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与方法的创新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阶段、组织状况、经费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作者
边全乐
机构地区
中国农学会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964-5968,共5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机制
方法
创新
分类号
F30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80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6
1
袁纪东,廖允成,李海华.
对完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470-472.
被引量:18
2
龚继红,钟淑宝,孙剑.
以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为中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3):98-100.
被引量:9
3
杜青林.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N].学习时报,2003-12
4
孙振玉.我国农技推广改革的走势与构思[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
朱锦莲.
农业技术推广若干问题探讨[J]
.科研管理,1994,15(2):52-57.
被引量:12
6
夏恩君,温铁锋.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13(3):217-22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姚杰.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路在何方——中国作物学会年会采撷[J]
.作物杂志,2004(6):1-4.
被引量:2
2
高启杰.
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23(8):27-33.
被引量:79
3
张俊杰,张正新.
陕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的思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86-9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3
1
曲天娥.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探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17-20.
被引量:3
2
王海鹰.
制度创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63-65.
被引量:2
3
孙晶霞,韩立军,杨志国,李宏石.
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难题及对策[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5,17(A01):178-180.
被引量:1
4
田静.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104-107.
被引量:10
5
杜小凤,吴传万,王伟中,杨文飞,钱新民.
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93-195.
被引量:24
6
郝利,蒋和平.
改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本思路[J]
.农业科技管理,2006,25(5):83-86.
被引量:11
7
刘战平,蒋和平.
农业技术推广的公共产品特征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6,24(6):862-866.
被引量:14
8
闫晶,付少平.
蒋家寨村与杨坡村八组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33-3434.
被引量:2
9
蒋和平,孟俊杰.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61-64.
被引量:65
10
汪新华,李俊,马卫东,张成,戚传勇,高智谋.
合肥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62-6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0
1
窦铁岭,张笑归,王铁征.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1):65-67.
被引量:27
2
邹超亚.
农业技术推广几个综合性问题探讨[J]
.耕作与栽培,2004,24(3):58-61.
被引量:5
3
王明文,蔡长霞.
新时期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构建[J]
.农业与技术,2004,24(3):57-62.
被引量:16
4
赵武军.
“农业专家大院”——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4):69-70.
被引量:30
5
刘会同.
农户的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4):19-21.
被引量:6
6
苏岳静,胡瑞法,黄季焜,范存会.
农民抗虫棉技术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棉花学报,2004,16(5):259-264.
被引量:23
7
金明珠,邢丹英,牟绍雪,赵乐园.
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82-1082.
被引量:1
8
朱希刚.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2):12-19.
被引量:75
9
范秀荣,翟雪玲.
提高农户科技接受率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28-31.
被引量:1
10
刘玉凤.
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68-7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3
1
欧壮喆,黄邦海,周伟华,邓红生,孙怀志.
广州农业技术推广平台的构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34(11):9-11.
被引量:2
2
李世峰,吴九林,刘蓉蓉,周宇.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刍议农技推广模式创新[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61-163.
被引量:1
3
李奇峰,张海林,刘武仁,边少锋,陈阜.
粮食主产区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榆树县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1963-1968.
被引量:11
4
陈毛华.
关于政府主办农业推广体系创新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30-131.
被引量:3
5
景丽,苏永涛.
新时期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探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17-119.
被引量:9
6
魏景刚,姚顺波.
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借鉴与创新[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20-122.
被引量:2
7
杨霞,张巧利.
依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建立科技示范户的利弊谈[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4):149-150.
被引量:1
8
李涛.
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7):25-25.
9
谢学方.
农业科技示范户的选取和管理策略[J]
.科技传播,2012,4(24):82-83.
被引量:2
10
骆柏辉.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J]
.南方农机,2019,50(12):45-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李彪,肖斌,欧壮喆,刘建峰,陈健,邓红生,黄邦海.
广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作机制的创新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9):177-179.
被引量:1
2
陈毛华.
关于政府主办农业推广体系创新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30-131.
被引量:3
3
刘亚军,林宏,顾明,张西彦,王威.
梨树县新型多元合作农技推广模式的探索[J]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79-81.
被引量:5
4
申静,张素辉.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存问题与创新研究[J]
.畜牧市场,2009(9):24-26.
被引量:5
5
马丽,吕杰.
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阜新市208户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
.调研世界,2010(2):23-24.
被引量:7
6
吴文韬,王国升,董文,高旺盛.
华北地区农户对粮食政策的评价及生产粮食意愿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6):7-12.
被引量:6
7
曲音.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6):44-45.
被引量:1
8
夏敬源.
发展多元农技推广 服务现代农业建设[J]
.中国农技推广,2010,26(4):4-7.
被引量:19
9
夏海龙,郭燕枝,郭静利.
农户小麦生产的产出增长与分解——基于河南省农户层面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3):569-574.
被引量:8
10
罗河月,郭冬梅,陈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99-101.
被引量:2
1
王连涛.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与方法的创新[J]
.乡村科技,2016,7(17):49-49.
2
李文平,王奕.
加强管理 降低线损[J]
.农电管理,2004(4):21-21.
3
李玉超.
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09):255-255.
4
孔令霞.
试析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与方法的创新[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5(6S):160-160.
被引量:1
5
高宇峰,高大,王金梅.
干部下乡运行机制与方法探讨[J]
.山区经济,2005(3):26-26.
6
仇淑萍,江波,廖晓莲,符建湘.
家庭承包土地经营与农机服务组织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装备,2007,28(1):44-47.
被引量:6
7
郭艳坤,白雪华.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组织状况粗略描述[J]
.农村展望,1997(9):28-29.
8
朱跃龙.
大力发展林业碳汇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J]
.投资北京,2008(12):94-95.
被引量:1
9
“中国制造2025”新思维[J]
.进出口经理人,2016,0(7):78-78.
10
十大工程 六大支撑 六大措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J]
.中国经贸导刊,2007(2):26-27.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