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职业技术》
2006年第22期46-46,共1页
Vocational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2
-
1张友惠.谈公共基础课改革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 被引量:6
-
2吴万春.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促进数学教学[J].成才之路,2008,0(1):58-58. 被引量:1
-
3潘梅英.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的改革方向与任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25-25. 被引量:2
-
4田伟政,丰艳平.高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4):187-189. 被引量:13
-
5肖琪美,王芬.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高职学生的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初探——试析“狂飙英语潜能开发”超级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79-80. 被引量:2
-
6刘江波.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干预措施[J].中国校医,2009,23(4):469-469. 被引量:2
-
7杨霞.高校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措施[J].中国校医,2009,23(6):722-722. 被引量:1
-
8别同玉.高职药学人才需求分析及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70-72. 被引量:14
-
9郑金华,庄苒,陈美燕.基于产教融合“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10-11. 被引量:10
-
10逯允海.关于高专高职两段式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3,26(1):36-3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程文义,王鹏.公共基础课的职业能力观[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26-127.
-
2徐秀芝.提高高职护生关键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感[J].中国校医,2010,24(6):441-441.
-
3徐秀芝.高职护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2):95-96. 被引量:1
-
4郑金华,庄苒,陈美燕,何玉婷.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J].职业技术,2020,19(6):17-2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8
-
1刘丹丹.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业及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9):27-30. 被引量:1
-
2徐秀芝,俞茹云,程若莺,蒋洋洋,裘璘.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影响研究[J].成才之路,2016,0(33):40-40. 被引量:1
-
3邓媚.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11):50-51. 被引量:2
-
4段俊红,杨帆,孙伟,朱锋钊.“双高计划”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当代畜牧,2021(4):65-68. 被引量:2
-
5张丽媛,孔卫娜,赵静,王芳,刘爱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调研分析——以“双高计划”为背景[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6):66-68.
-
6田卫东,张正晶,丁海军.卫生类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9):14-16.
-
7田志平,王知平,陈素娥.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5):167-169.
-
8张平,冯传平,周煌辉,王宇轩.1+X证书背景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三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8):189-192.
-
1胡莹瑾,崔海明.现代人才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07X):315-315. 被引量:1
-
2吴璟发.中职教育不能承受误解之痛[J].职业教育研究,2007(5):47-47.
-
3孟德瑞.变化多端的云[J].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低年级),2016,0(1):8-9.
-
4陈锦萍,原小娣.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63-63.
-
5肖随学.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06(8):56-56.
-
6王建中.关于高职院校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10):23-25. 被引量:1
-
7乐伟明.浅淡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技术物理教学,2009,17(4):26-27.
-
8苏树娟.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班干部独立开展工作[J].祖国(建设版),2013(12):309-309.
-
9刘晶波,胖胖.我想和大人一样[J].家庭教育,2005(06B):40-41.
-
10格桑卓嘎.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果[J].西藏教育,2005(2):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