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以德日为例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循环经济在我国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循环经济立法是保障和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立法比较成熟的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的立法模式、立法体系、基本法律制度进行介绍和比较研究,吸收并借鉴其先进经验,力求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
顾向一
成红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法律系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7,共6页
Academia Bimestris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编号:04SJD820003)成果之一。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立法
立法模式
立法体系
基本法律制度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0
1
解振华.《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N].《人民日报》,2004.1.29.
2
孙佑海.
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J]
.环境保护,2005,33(1):18-25.
被引量:63
3
俞金香.
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整[J]
.甘肃社会科学,2003(6):129-131.
被引量:33
4
黄锡生,冯杰.《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之探讨》,《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2册.
5
常纪文.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借鉴,2004,(8).
6
黄海峰,徐明,陈超,孙涛,曹燕辉.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38-42.
被引量:22
7
曲阳.《日本循环经济法管窥》[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4).
8
于杨曜,唐荣智.
论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99-103.
被引量:4
9
马燕,赵建林.《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评析与借鉴--对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启示》,《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2册.
10
董慧凝.《浅谈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11034,2005年11月访问.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课题组.
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和特征[J]
.中国统计,2004,19(6):32-33.
被引量:1
2
[2]HUANG H F. A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A].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nd Nlanagement Options[C]. Xiamen:2004.
3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编.固体废弃物管理与法规-各国废物管理体制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4]山村恒年.環境法入门[M].昭和堂,2001.
5
奈民夫.那顺,梁继业,邢恩德.
新形态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107-111.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25
1
董芸.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8-50.
2
刘中梅.
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机制探析——以大连生态城市建设为例[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97-99.
被引量:4
3
王英明.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法律思考[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226-227.
4
董芸.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7-29.
被引量:2
5
俞金香.
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西部法学评论,2008(6):86-92.
被引量:1
6
陈建博.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J]
.科技资讯,2007,5(27):223-223.
被引量:1
7
杨文德.
《甘肃社会科学》法学栏目30年发展的实证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157-161.
被引量:1
8
杨勰勰.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6(20):34-35.
9
潘世钦,夏昌武,李明有.
江西发展循环经济地方立法研究[J]
.农业考古,2009(6):89-92.
10
李忠杰.
认识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之三[J]
.瞭望,2002(23):3-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9
1
常纪文.
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法学,2005,19(1):138-143.
被引量:25
2
张晓华,刘滨.
“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及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19-22.
被引量:26
3
樊丽淑.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应当承担何种角色[J]
.浙江经济,2005(15):28-29.
被引量:6
4
周伏秋.
能效标准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J]
.中国能源,2005,27(9):19-22.
被引量:2
5
何灵巧.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与法律,2005(3):121-124.
被引量:10
6
王利文,张仁寿.
构建广佛区域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积极推动广佛区域循环经济的实践[J]
.广东经济,2006(2):24-29.
被引量:1
7
李艳芳.
系统化建构中的循环经济立法[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3):15-23.
被引量:22
8
丘兆逸.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成本-收益矛盾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6,22(11):92-93.
被引量:19
9
王干.
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
.现代法学,2006,28(4):167-173.
被引量:48
10
刘秋剑.
论环境标志国际标准与循环经济[J]
.中国标准化,2006(7):48-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8
1
贾国华,叶婷.
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8(5):8-12.
被引量:8
2
尹科,彭晓春,陈志良,梁菁.
构建珠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圈[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1):21-26.
被引量:2
3
杨栋,薛惠锋.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对陕北资源富集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J]
.消费导刊,2007,0(12):25-27.
4
杨启智,叶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角下县域循环经济的构建[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2):248-251.
被引量:3
5
王蓉,刘磊.
论循环经济模式下代履行制度构建[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9):111-116.
6
张凡,彭斌.
循环经济立法的可操作性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5):12-15.
7
董丽丽,鲍健波.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国际经验[J]
.网络财富,2008(12):128-130.
被引量:2
8
文朝晖,骆红刚.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1):157-1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高晓露.
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读[J]
.经济经纬,2009,26(4):145-148.
被引量:2
2
谭三清,熊友波,张贵.
珠江三角洲生态经济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2):30-31.
被引量:2
3
龚秀萍.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70-72.
被引量:6
4
张琦,李玉基.
论循环经济法中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J]
.商业时代,2010(27):96-97.
被引量:4
5
胡继开.
循环经济法视野下生产者责任延伸问题探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2):207-208.
6
全永波.
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比较与制度选择[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7(4):13-17.
被引量:1
7
期海明,李花蕾.
诌议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生产者延伸责任[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5):48-51.
8
牛珊珊.
浅析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选择[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196-197.
被引量:2
9
孙静,何庆光.
广西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J]
.创新,2013,7(3):118-121.
10
曹平,尤海林.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社会科学,2013(10):102-106.
被引量:8
1
王逢鑫.
如何翻译关于知识产权的名词(二)[J]
.英语沙龙(高中),2009(2):34-35.
2
曹辰.
试论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
.安徽科技,2002(3):27-28.
被引量:1
3
郑新俭.
论CEPA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J]
.南方经济,2004,33(8):21-24.
被引量:5
4
张苏飞.
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61-63.
被引量:4
5
高晓莉.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J]
.科技信息,2007(11):160-160.
6
王利明.
物權理論本土化的力作——評崔建遠教授《物權:規範與學說——以中國物權法的解釋論爲中心》(上、下冊)[J]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2012(4):39-41.
7
反垄断法8月1日起正式实施[J]
.建筑机械化,2008,29(8):16-16.
8
许俊浩.
走出企业专利工作的误区[J]
.汕头科技,2008(3):30-36.
9
赵彦伟.
网络安全网络发展齐步走[J]
.网络传播,2016,0(5):58-60.
10
常纪文.
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法学,2005,19(1):138-143.
被引量:25
学海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