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4,共4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参考文献25
-
1陈勇.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72-74. 被引量:19
-
2潘忠宇.优秀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J].道德与文明,2005(1):20-23. 被引量:14
-
3温克勤.略谈民族精神及其培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3(3):11-13. 被引量:12
-
4邵华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十六大报告辅导读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7.
-
5欧阳康,吴兰丽.“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说与研究思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24-29. 被引量:10
-
6冯秀军,高庆珍.民族精神概念论析——概念的词义解析、历史考察及方法论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102-106. 被引量:7
-
7夏伟东.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个理论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4(6):17-21. 被引量:5
-
8韩东屏.论民族精神的可说与不可说[J].河北学刊,2004,24(6):20-23. 被引量:2
-
9顾红亮.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5-9. 被引量:11
-
10龚永辉.民族精神研究与民族意识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5,16(1):1-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79
-
1马克俊.浅论民族意识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0,17(4):28-29. 被引量:5
-
2秦生.试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意识观[J].社科纵横,2003,18(6):4-7. 被引量:2
-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当代陕西,2002,0(12):4-17. 被引量:60
-
4杨叔子.甲申三百六十年启思——兼谈保持“两个务必”与弘扬民族精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20-23. 被引量:1
-
5陈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弘扬民族精神[J].南京社会科学,2003(S1):429-434. 被引量:1
-
6苏海涛.“三个代表”与中华民族精神[J].南京社会科学,2003(S1):435-437. 被引量:1
-
7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文艺研究,1999(1):6-9. 被引量:177
-
8王万盈.论我国的民族意识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4):37-42. 被引量:8
-
9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18(12):1-3. 被引量:85
-
10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1998(19):2-8.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180
-
1邵卫.从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9):32-33. 被引量:1
-
2杨建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长效机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28-31. 被引量:8
-
3陈秀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7-9.
-
4吴将莉.浅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J].党史文苑,2004(4):18-19.
-
5戴中明.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过程中的作用(一)[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5-9. 被引量:2
-
6黄琳,李银兵,罗伟.天道与人道——传统道德主体性缺失探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16-19.
-
7李小红,王春波.表征时代精神的哲学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意义[J].华章(初中读写),2007(6):80-80.
-
8王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7-8.
-
9李建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生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48-49.
-
10张发钦.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价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9-11.
同被引文献33
-
1毛玉美.论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缺失与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8):57-58. 被引量:7
-
2冯秀军.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2):13-14. 被引量:2
-
3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18(12):1-3. 被引量:85
-
4孔繁敏.奥林匹克文化论[J].体育与科学,2003,24(1):20-22. 被引量:76
-
5马宣建.论中国的奥林匹克政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27-31. 被引量:3
-
6王桂.当前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4):10-12. 被引量:4
-
7王达品,邵明英.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06(4):17-19. 被引量:3
-
8邵华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M].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9[9]李锦全.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157-163.
-
10[12]萧君和.华魂第二卷*中华民族精神[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261.
二级引证文献5
-
1周婧婧.民族团结大于天——论周恩来对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启示[J].觉悟,2020(2):44-48.
-
2刘茜子.浅析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6X):351-352.
-
3章茹,丁小燕.奥林匹克文化对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6):89-93. 被引量:2
-
4陈策,姜林波.论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8):138-139. 被引量:1
-
5常益,常大军,杨瑷宁,孙赫研.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3,39(1):59-68. 被引量:2
-
1中国政研会课题组.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观点述要(上)[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5):11-12. 被引量:1
-
2吴灿新.民族精神的涵义与价值[J].精神文明导刊,2004(3):17-19.
-
3陈勇.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72-74. 被引量:19
-
4李向荣,郭新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江泽民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4(6):9-10. 被引量:1
-
5曾宪波.对怎样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5(3):18-18. 被引量:1
-
6吉亚敏.浅谈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镇江社会科学,2010(1):50-51.
-
7焦翠丽.简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3):202-204. 被引量:1
-
8李桂荣,李妙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6(1):10-12.
-
9张晋斌.完成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J].前进,2004(4):38-40.
-
10戴木才.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1):14-2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