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68,共2页
二级参考文献14
1 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Klein B., Crawford R. G, Alchian A.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978, (4): 199 - 213.
3 Jerker Nilsson. New Generation Farmer Cooperatives[J].ICA Review, 1997,(1) :32 - 38.
4 威廉姆森.经济组织的逻辑[A].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 .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Z].,..
6 .包括南通、扬州和泰州[Z].,..
7 柯武刚 史曼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 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9 唐国强,王辉斌.论质量农业建设[J] .现代经济探讨,2004(1):55-57. 被引量:1
10 唐志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与我国农业的发展[J] .经济师,2004(1):200-201.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21
1 胡焱.订单农业履约率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47-49. 被引量:3
2 叶正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的路径选择[J] .农村经济,2006(2):30-32. 被引量:14
3 周新德.完善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4):74-74.
4 何嗣江.订单农业发展中金融创新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6):120-127. 被引量:19
5 王爱群,蹇骞,藤荣刚.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 .农业经济,2007(3):12-15. 被引量:3
6 杜鹏,王令耀.从新制度经济学看农业产业化[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2-24.
7 翁新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以福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视角[J] .福州党校学报,2007(6):71-74. 被引量:2
8 马翠华.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的探讨[J] .中国农机化,2008,0(1):42-46.
9 曾祥凤,朱其鳌.农业合作组织的演进——基于内生交易费用视角的考察[J] .生产力研究,2008(17):27-29. 被引量:5
10 弓志刚,原梅生.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创新研究[J] .财贸经济,2009,30(1):114-117.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37
1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8(11):8-17. 被引量:49
2 高山平.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 .现代农业,2009(6):98-99. 被引量:2
3 李付梅.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农村经济,2005(3):112-114. 被引量:6
4 杜吟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组织创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 .中国农村观察,2005(3):9-18. 被引量:83
5 韩连贵.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考察评价意见[J] .经济研究参考,2005(54):2-22. 被引量:6
6 蔺丽莉.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讨[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76-79. 被引量:18
7 田永强,董炜娜.关于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5):58-60. 被引量:15
8 葛红岩.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走农业产业化之路[J] .农业经济,2006(8):36-38. 被引量:8
9 高敏.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及其发展机制[J] .乡镇经济,2006,22(8):16-20. 被引量:8
10 杨君岐,邢战雷.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岐山县特色农业与农民增收的相关性分析[J] .商业研究,2006(19):183-18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7
1 毛霞.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的启示[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6):114-116.
2 邓培军.我国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29-31. 被引量:3
3 朱汉平,贾海薇.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与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5):202-205. 被引量:2
4 王烨冰.IMC在丽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策略[J] .丽水学院学报,2011,33(3):36-41.
5 陈安忠.荣昌县广顺街道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考[J] .南方农业,2012,6(8):69-71.
6 肖静,刘小芬.企农利益联结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2013(6):127-128. 被引量:7
7 李海燕,高振茂,刘春燕,王卫民.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J] .农业科技通讯,2016(9):34-3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1 牛沙沙,韩兴勇.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79-82. 被引量:27
2 申时才,朱映安,钱洁,徐高峰,李天林,张付斗.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传统人工种植羊肚菌对经济生态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2004-2009. 被引量:7
3 陈志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058-3059. 被引量:8
4 韩弘.青海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9-13.
5 王嘉宝,范东艳,肖文,丁伟.农业产业化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4):11-15.
6 何薇.基于农户视角的现代农业园区利益联结机制选择研究——以福建农民创业园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2018,32(6):55-58. 被引量:1
7 何薇,朱朝枝.多元利益视角下福建农民创业园利益联结的影响因素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8,33(9):1003-1007. 被引量:1
8 孟爱红,荀贤玉,周建生,王春荣.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东台市溱东镇发展循环农业纪实[J] .新农民,2019,0(30):25-25.
9 李如海.农村“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机制的影响因素及调适对策[J] .现代化农业,2020,0(5):53-56. 被引量:1
10 石倩.辽宁省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模式探索[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2):70-72. 被引量:2
1 王维.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研究[J] .安徽省情省力,2002(3):11-13.
2 谢晖,吴忠红.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二)[J] .云南农业,1998(10):3-3.
3 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与工业结构调整研究[J] .企业技术进步,1998(6):12-17.
4 邓果宇.武钢结构调整研究[J] .冶金经济与管理,2000(5):16-18.
5 余娟.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对外经贸,2014(11):81-82. 被引量:2
6 侯本旗.北京工业结构调整研究[J] .地理科学,1994,14(4):371-377. 被引量:5
7 谢晖,吴忠红.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J] .云南农业,1998(9):3-3.
8 吕以维,林翊华,何谦.黑龙江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1996(2):37-39.
9 樊怡菁.广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2):33-35. 被引量:1
10 李建中,刘瑞芬.包头工业结构调整研究[J] .计划经济探索,1992(2):2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