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美国想象与中国想象之间——冷战时期台湾旅美作家群的认同问题初论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选取於梨华、白先勇、丛、聂华苓等作家作品为分析个案,探讨了冷战时期旅美台湾作家群创作中的华人认同问题。台湾作家群曾经构成了美华文学的主流,他们的很多作品有意味地表现了两岸分割状态下离散华人认同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绘描出海外华人在美国想象和中国想象之间彷徨忧郁的心灵图像。
作者 朱立立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6-192,共7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黄万华.《世纪美华文学的历史轮廓》.
  • 2庄国土.从移民到选民: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J].世界历史,2004(2):67-77. 被引量:26
  • 3刘登翰.《特殊心态的呈示和文学经验的互补—从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看台湾文学》,《第三届全国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9页.
  • 4斯图尔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215页.
  • 5白先勇.《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第六只手指》,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 6吴靓人.《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世纪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 7叶维廉.《激流怎能为倒影造像?—论白先勇的小说》.郑明娳主编.《当代台湾文学评论大系·小说批评卷》.台北正中书局,1993年版.第311-323页.
  • 8白先勇.《知己知彼—论对美文化交流》,见《明星咖啡馆》,第73页.
  • 9丛甦.《中国人·序言》,《中国人》,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4页.
  • 10安东尼·D·史密斯 龚维斌 良警宇译.《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

二级参考文献58

  • 1汪宁生.试论不对称形铜钺[J].考古,1985(5):466-475. 被引量:21
  • 2陈骏.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1(9):18-24. 被引量:34
  • 3冯汉骥.云南晋宁出土铜鼓研究[J].文物,1974(1):51-61. 被引量:36
  • 4范勇.再论不对称形铜钺[J].文物,1992(6):44-52. 被引量:8
  • 5麦礼谦.《从华侨到华人:20世纪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版.
  • 6赵小健.《1940-1965年间美国华人的整合:移民、家庭和社区》(Xiaojima Zhno,.Remaking Chinese America:Immigration,Family and Community l940—1965),新布伦威克2002年版.
  • 7周敏.《唐人街:城市社区的社会经济潜力》(Min Zhou,China Town:The Socioeconomic Potemial of an UrbanE nclave).费城1992年版.
  • 8法贾.《早期掣美国的一些来望者》(Thomas E.“La Fargue,Some Early Visitors to the United States”)[J].天下月刊(T’ien Hsia Monthly),1940,:128-128.
  • 9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1册,三联书店,第26l-263页.
  • 10何因馕.《配额外直系亲属移民美国过程》(John D.,Heinberg,Jeffrey K.Harris and Robert L.York.“The Process of Exempt Immediate Relative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J].国际移民评论,(0):845-846.

同被引文献4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