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创新及其历史变革
被引量:4
出处
《广东科技》
2006年第12期34-37,共4页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0
-
1吴振信,贠立艳,孙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及原因分析[J].社科纵横,2007,22(4):49-51. 被引量:3
-
2陈曦.国外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综述[J].知识经济,2008(1):75-75. 被引量:8
-
3刘春霞,朱青.信息熵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制造业结构演变的时空分异[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4):20-25. 被引量:22
-
4蒋金荷.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12):91-97. 被引量:43
-
5王晓红,毕克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2-6. 被引量:25
-
6詹颂生,谢林平.论广东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2):75-79. 被引量:1
-
7王铮,赵晶媛,刘筱,毛可晶,谢书玲.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24(2):227-232. 被引量:34
-
8梁晓艳,李志刚,汤书昆,赵林捷.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聚集现象研究——基于省际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25(3):453-460. 被引量:43
-
9李啸,朱星华.广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7(9):17-20. 被引量:25
-
10樊福卓.地区专业化的度量[J].经济研究,2007,42(9):71-83. 被引量:120
引证文献4
-
1陈超.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39-40.
-
2蔡涛,丘磐,刘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分析——以广东省促进政策为例[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6):55-57.
-
3丁焕峰,杜丽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演化的时空差异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3):29-35. 被引量:3
-
4余璐.广州市高端科技人力资源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8):69-7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7
-
1刘建民,胡小梅,王蓓.空间效应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运用——基于省域1997~2010年高技术产业数据[J].财政研究,2013,29(1):62-66. 被引量:19
-
2招伟彬,李文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J].中国市场,2016(8):25-26.
-
3吕承超,商圆月.高技术产业空间差距及分布时空演进[J].财经科学,2016(6):56-66. 被引量:12
-
4张雨欣,邹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12):11-15.
-
5李敏,张婷婷,雷育胜.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人才大战”引发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1):107-114. 被引量:18
-
6张媛媛.雾霾、劳动力分层流动与区域科技创新[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34(7):168-170.
-
7张舒逸,杨婧,崔迪.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8):106-107.
-
1王维平,刘书明.产业政策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J].南方经济,2011(7):65-69. 被引量:9
-
2王允实,文岳雄.艰辛之路必由之路: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实践[J].特区科技,1993(5):9-9.
-
3方胜华.发挥中科院和深圳市优势 创新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J].科技开发动态,2001(8):3-5.
-
4张燕,边绪魁.发展循环经济在于创新图变[J].科技资讯,2006,4(5):184-185.
-
5杨冬民,韦苇.贫困理论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及对西部反贫困实践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5(1):4-7. 被引量:14
-
6杨冬民,孙小娜.贫困理论中若干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33-36. 被引量:3
-
7金乐琴.中国低碳发展:市场失灵与产业政策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56-59. 被引量:22
-
8樊宁.“开发区热”冷思考[J].江苏经济,2003(4):56-57.
-
9成功的试验宝贵的启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功之路[J].中国科技产业,1993(6):31-32.
-
10胡昭广.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1996(1):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