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6年第12期20-22,共3页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
1李强.《诗歌和读者的关系》阅读[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5(Z1):79-82.
-
2董洪文.古代诗歌阅读(一)[J].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5,0(7):84-88.
-
3杨孟芳.诗歌不能除外——我对近年高考命题作文的一点浅见[J].语文学习,2009(1):14-15.
-
4孙娟.唐诗是如何发表的[J].小学语文教师,2005(7):195-196.
-
5张志祥.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反思[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3):58-59. 被引量:1
-
6千秋.港台诗歌鉴赏[J].初中生(锐作文),2008(1):89-92.
-
7谢百中,夏露.试论制约当前诗歌发展的若干形式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99-101.
-
8姚芳.屈原爱国情怀的探究——《渔父》的拓展探究活动[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7):83-85.
-
9陈卫华.试谈意象识别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11):25-26.
-
10王守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0):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