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成长档案袋发展的时代意蕴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7,共5页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
-
2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8.
-
3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6.
-
4萨利·肖尔茨.卢梭【M】.北京:中华书局,2002.44.
-
5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8.
-
6艾莉森·布朗.福柯【M】.北京:中华书局,2002.107、106.
-
7罗蒂.后哲学文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
-
8威廉姆·派纳 等.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37.
-
9W. F. Pina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 1995. P. 519.
-
10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德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99页.
共引文献43
-
1邱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前融合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23(8):118-125.
-
2张世华,张俊洪.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探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8(12):58-62. 被引量:6
-
3华敏.论教师培训开放模式实施的必要性[J].文教资料,2005(31):35-36.
-
4马颂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3(5):51-53. 被引量:3
-
5鲍刚强.服装教学实施“准企业实践模式”的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95-97. 被引量:3
-
6姚安娣.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11-13. 被引量:16
-
7袁维新.教学学术:一个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高教探索,2008(1):22-25. 被引量:77
-
8张世华.适应现代课程模式的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探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31-36. 被引量:5
-
9彭元玲.论在E-learning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与教师观[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62-65. 被引量:2
-
10吴仁英.Club Maroon: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08(21):54-55. 被引量:1
-
1庄森.新粤派语文形成的理论观察[J].语文月刊,2009(1):6-9.
-
2刘建平.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X):110-112. 被引量:1
-
3张典兵.高等教育的时代意蕴: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1S):81-82.
-
4王颖.浅谈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10):20-20.
-
5施亚芳.聚焦教师成长档案袋[J].考试周刊,2009(45):7-8.
-
6李芳.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4,0(2):16-18.
-
7潘健.成长档案袋是每个人故事的收藏[J].新课程(综合版),2009(4):30-32.
-
8赵琴.见证教师成长的课题研究档案袋[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8(7):72-73.
-
9教师成长档案袋[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1):15-15.
-
10陈晓静.中国梦视域下的公民意识教育[J].教育探索,2014(8):111-11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