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传媒的社会影响与文学语言转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传媒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大幅度地扩展了人们的视听地理,引发了更为宽广的集体心理想象。有助于人们确认自身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确立其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加速了人们对理性主义下的现代性关系的认识和建立。白话则因传播的需求而由文化的边缘向中心迁移,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建立起现代白话语言体系,在此语言框架下,中国文学在对个体、社会、时代的表现中逐步形成了现代文学,另一方面,现代白话传播的负效应也开始了文学的去经典历程。
作者 薛勤
机构地区 辽宁社会科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8-242,共5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王富仁.时间·空间·人(四)——鲁迅哲学思想刍议之一章[J].鲁迅研究月刊,2000(4):4-16. 被引量:18
  • 2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 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4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 5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胡适文集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6胡适.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A].胡适文集:第2册[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2.
  • 7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8陈独秀.《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7,2.
  • 9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A]鲁迅全集:第4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0,13,14.
  • 10高翔.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生态观[J].人文杂志,2006(5):88-9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9

  • 1孙康宜.“古典”或者“现代”:美国汉学家如何看中国文学[J].读书,1996,0(7):116-120. 被引量:10
  • 2.《坟·写在(坟)后面》[M].,..
  • 3.《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M].,..
  • 4.《三闲集·文艺与革命》[M].,..
  • 5乔·卡·奥茨.《卡夫卡的天堂》[A]..《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C].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页.
  • 6.《华盖集·题记》[M].,..
  • 7.《坟·摩罗诗力说》[M].,..
  • 8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A]..《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I》[C].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05-351页.
  • 9.《坟·论睁了眼看》[M].,..
  • 10.《野草·秋夜》[M].,..

共引文献375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