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代日本外交及其政策分析,一直是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此,众多学者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探讨冷战结束后当代日本外交所呈现出的自主性与依附性、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性特征,并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形成的根源。
作者
刘昌明
盛作文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8,共6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山东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日本外交
自主性与依附性
理性与非理性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64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7
1
武心波.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J].国际观察,2001,(1).
2
秦亚青.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10-15.
被引量:280
3
赵银亮.
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议程研究[J]
.国际观察,2003(4):28-33.
被引量:5
4
[日]栗山尚一.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J].外交论坛,1990,(5):12-12.
5
李建民.
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的“普通化”与中日关系[J]
.日本学论坛,2003(3):35-41.
被引量:3
6
[日]外交蓝皮书[Z].1993:211.
7
金熙德.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4.
8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35.
9
王红芳.
小泉执政后向“政治大国”全面推进的轨迹[J]
.国际资料信息,2004(4):24-27.
被引量:4
10
庞中英.
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J]
.欧洲研究,1996,17(1):18-2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纪廷许.
社会思潮界说与日本的社会思潮[J]
.日本学刊,1999(3):100-115.
被引量:11
2
张香山.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J]
.日本学刊,1998(1):34-51.
被引量:38
3
李少军.
论安全理论的基本概念[J]
.欧洲研究,1997,18(1):24-33.
被引量:35
4
庞中英.
广义安全、经济安全、安全合作———关于全球变化与安全问题的若干新思考[J]
.欧洲研究,1997,18(1):34-42.
被引量:17
5
区建英.
福泽谕吉政治思想剖析[J]
.世界历史,1986(7):33-42.
被引量:6
6
冯昭奎.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J]
.现代国际关系,2001(9):18-23.
被引量:5
7
刘昌明,盛作文.
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2):53-58.
被引量:2
8
游博.
论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2-25.
被引量:2
9
佐滕行雄.日本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J].外交论坛(日),2001,(3).
10
[5]总理府广报室编.舆论调查外交[R].大藏省印刷局.1998.
共引文献
364
1
李继东,姜楠,金明珠.
身份建构与世界想象:建党百年来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变迁[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32-49.
被引量:1
2
金灿荣,刘冰若.
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演变与发展[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13.
被引量:3
3
黄中习,杨韵,陈树坤.
论政治话语国际译介传播的国家身份建构——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J]
.探求,2024(2):19-30.
4
翟化胜.
从“铁娘子”到“默大妈”:欧洲女性领导人领导风格差异及其根源[J]
.德国研究,2022,37(2):35-58.
5
赵骏,肖羽沁.
新时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形态——以统筹与协调思维的法治运用为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11):5-25.
被引量:5
6
翟崑.
试析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威胁论”[J]
.亚非纵横,2006(5):52-55.
被引量:8
7
庞中鹏.
试析冷战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思潮[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60-63.
8
徐学绩.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性[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3-16.
被引量:2
9
邓淑华,王建.
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演进的多维思考[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4):6-10.
10
魏玮华,马允莉,刘琳.
浅谈燕赵文化与日本文化之异同[J]
.长城,2009(8):83-84.
同被引文献
22
1
尤金.A.马修斯,沈跃萍.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下)[J]
.学习与实践,2004(9):40-43.
被引量:1
2
刘洪钟.
“安全两难”与区域合作:中日韩三国的战略选择[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1):14-18.
被引量:5
3
尹树强.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03(1):57-61.
被引量:27
4
李华锋.
东北亚:中国新世纪外交的首要区域[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1):20-24.
被引量:1
5
猪口孝,郎平.
从日本的角度透视中国的民族主义[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1):49-50.
被引量:8
6
吴昕春.
东北亚国家意识形态差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2):25-28.
被引量:10
7
游博.
论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2-25.
被引量:2
8
[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第69页.
9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 IISS ) , The Military Balance 1997 - 1998,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173-198.
10
周云.《将东亚赶入新一轮军备竞赛?》,载《东方早报》2006年10月10日.
引证文献
2
1
刘昌明,李影.
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困境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
.山东社会科学,2008(4):120-124.
被引量:2
2
赵银亮.
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议程研究[J]
.国际观察,2003(4):28-3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昌明,盛作文.
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2):53-58.
被引量:2
2
游博.
论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2-25.
被引量:2
3
高兰.
21世纪日本自由主义外交战略思想解读--以“地球贡献国家”论为中心[J]
.日本学刊,2008(5):25-37.
被引量:4
4
方浩范.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阻碍——中韩日对待“文化共同体”的态度[J]
.东疆学刊,2009,26(2):1-6.
被引量:6
5
侯立.
中国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综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51-55.
6
王俊生.
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进展与出路[J]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2015(1):155-180.
7
刘昌明,张佳.
话语定位、身份建构与日本对华政策走向[J]
.东北亚论坛,2024,33(1):3-17.
1
金卓.
浅析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双重政治影响[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3(2):23-25.
2
金卓.
浅析新阶层政治参与的双重政治影响[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0-53.
3
张文木.
印度和中国发展道路差异及其后果——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两条道路的斗争说起[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7):24-34.
被引量:4
4
姜爱林.
近年来用益物权理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概述[J]
.高校社科信息,2003(5):11-17.
5
张玉卿,杜宝忠.
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五大重点与热点问题[J]
.中国政府采购,2001(2):25-28.
6
范根平.
国内政务诚信研究综述[J]
.教育教学论坛,2017(3):71-72.
被引量:2
7
程军.
找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J]
.金陵瞭望,2009(5):45-45.
8
张华青.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特征的双重性[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6(1):70-73.
9
王建伟.
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和中美关系的新现实[J]
.世界经济研究,2002(B10):40-44.
被引量:1
10
赵英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的重点与热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23(1):27-32.
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