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05年)
参考文献10
-
1郑民.生存与困境之歌——鲁迅“归乡”系列小说与苏童的《米》比较阅读[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88-93. 被引量:2
-
2佘丹清.迟子建对小说的独特经营:童话与温情叙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6):36-41. 被引量:3
-
3金素贤.文革与食指的诗歌[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4):16-20. 被引量:1
-
4马丽.论艾青诗歌的悲剧精神[J].中国文学研究,2005(4):80-86. 被引量:6
-
5吉崇敏.十七年文学的民间化倾向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104-106. 被引量:2
-
6陈海英.现实生存与理想精神——刘震云小说创作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24-28. 被引量:4
-
7张学昕,鄂晓萍.寻找灯绳的旅途——论苏童的散文[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6):108-111. 被引量:2
-
8薛南.张抗抗散文的新理性精神[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9-11. 被引量:1
-
9李宗刚.在主流意识形态制导下的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6):36-39. 被引量:5
-
10蔡世连,刘骏.对人物话语的去势与整容——合作化小说话语策略之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6):40-4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28
-
1贺仲明.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J].中州学刊,1997(3):74-81. 被引量:11
-
2邵建.邵建专栏:文坛内外之八 理想主义批判──唯理论与非理性[J].小说评论,1999(5):18-21. 被引量:1
-
3张均.沉沦与救赎:无根的一代──重读莫言、刘震云[J].小说评论,1997(1):55-62. 被引量:12
-
4骆寒超.论艾青诗的抒情结构[J].浙江学刊,1981(2):103-111. 被引量:2
-
5刘震云.整体的故乡与故乡的具体[J].文艺争鸣,1992(1):73-74. 被引量:80
-
6陈旭光,翁志鸿.视角、语体、模式与作家心态——刘震云小说文本叙事批评[J].小说评论,1992(5):18-23. 被引量:2
-
7南帆.文类与散文[J].文学评论,1994(4):89-98. 被引量:31
-
8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创造月刊,1928,2(1).
-
9[10]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N].人民日报,1953-03-11.
-
10[2]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共引文献19
-
1徐从辉.“上帝”走下神坛——解读刘震云小说的反讽意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5-57.
-
2寇国庆,乔春雷.十七年文学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建构困境的反思——从“文学趣味”谈起[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103-107. 被引量:1
-
3苏和丽,董小玉.沉浮的人生——浅析《米》的生命意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8(4):19-21.
-
4杨经建.文学的“忧郁”:契诃夫与20世纪中国文学[J].河北学刊,2010,30(2):83-87. 被引量:1
-
5杨经建.一种不合时宜的悲剧意识诉求——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三[J].社会科学,2010(7):160-168.
-
6王亚玲.民间的魅力——论《山乡巨变》的民间文化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31-35.
-
7钟灿权.摆脱苦难的枷锁 挣脱黑暗的束缚——论艾青诗中悲剧的力量[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5):132-133.
-
8沙鸥.试论艾青诗歌自我意识的嬗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2):51-57. 被引量:1
-
9贺娟萍.迟子建小说的童话叙述[J].文学教育,2011(10):28-30.
-
10白明宽.“十七年”中路翎的小说创作[J].文学教育,2012(2):22-23.
-
1牛学智.我们的“文学研究”将被引向何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40-45. 被引量:7
-
2汪杨.“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会议综述[J].文学评论,2009(5):208-209.
-
3刘文清.如何调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5):106-106.
-
4慕婧.关注“学优生”的心理健康[J].宁夏教育,2015(7):147-148.
-
5张传萍.卢梭《爱弥尔》中的德育思想及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08(11):19-22. 被引量:2
-
6李莎.90年代以来丁玲小说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8(28):189-191.
-
7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关于“一稿多投”的公告[J].教育信息技术,2009(2):63-63.
-
8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关于“一稿多投”的公告[J].远程教育杂志,2008,26(6):78-78.
-
9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关于“一稿多投”的公告[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72-72.
-
10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关于“一稿多投”的声明[J].电化教育研究,2008,29(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