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2006年第23期127-128,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49
-
1郭锦墉.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与农民增收[J].乡镇经济,2004,20(8):8-10. 被引量:10
-
2苏晓艳,范兆斌.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J].管理现代化,2004,24(4):47-50. 被引量:10
-
3楚永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17-20. 被引量:32
-
4张维然,冯士伟.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组织方式与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导刊,2004(11):28-30. 被引量:3
-
5朱延松,姚和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J].科技创业月刊,2004(11):64-65. 被引量:4
-
6于凤荣.税费政策改革对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方式的影响[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5):103-106. 被引量:5
-
7何菊芳,虞拱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和结构改革[J].山东经济,2005,21(2):114-116. 被引量:9
-
8史玲.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5):10-13. 被引量:59
-
9冯海波.委托代理关系视角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J].财经科学,2005(3):142-147. 被引量:21
-
10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J].财贸经济,2005,26(6):40-44. 被引量:43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龚雪姣.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2):64-64.
-
2孙殿明,韩金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财会研究,2008(23):11-14.
-
3吕晓英,吕胜利.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纯收入影响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J].开发研究,2009(1):97-100. 被引量:2
-
4巨凡.农村公共产品的选择和供给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10(1):55-59.
-
5黄友兰.在合作博弈中实现高效供给农村信息服务[J].财经问题研究,2010(8):105-108. 被引量:5
-
6曹俊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27-30. 被引量:15
-
7惠怡安,马恩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J].宁夏社会科学,2013(3):49-51. 被引量:3
-
8王世光,杨振东.关于提升基层干部财政支农政策落实能力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6):81-83.
-
9周杜辉.重庆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观察及相互关系研究[J].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2016,0(1):17-23.
-
10康壮,陈鹏飞.村级公共产品自愿性供给及其中国化——基于一事一议制度的文献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214-217.
-
1华黎.低保制度是地方性公共服务吗?[J].经济管理,2010,36(8):166-170. 被引量:3
-
2赵云娇,孙强,陈泰名.西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0(1S):47-48.
-
3冷矛,李长胜.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林区教学,2009(9):117-119. 被引量:5
-
4杨甫波.生态经济林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J].南方农业,2016,10(18):116-117. 被引量:2
-
5刘雨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9):10-10.
-
6章如有.基于林业生态考虑的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分析[J].科技资讯,2012,10(27):147-147.
-
7徐宁宁.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理论界,2006(S2):43-44. 被引量:1
-
8方晓伟.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94-22696. 被引量:3
-
9燕春纯.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分析[J].北京农业(上旬刊),2015(8):142-143. 被引量:1
-
10杨大明.我国矿山可持续发展分析[J].科技导报,1999,17(5):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