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样本和中国现实之间
被引量:1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1,共5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参考文献10
1 吴丹红.面对中国的证据法学——兼评易延友《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J] .政法论坛,2006,24(2):105-118. 被引量:13
2 [德]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何家弘.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J] .环球法律评论,1999,21(4):32-51. 被引量:55
4 中国大陆统一证据法评析[J].月旦法学杂志,2003,(103).
5 周叔厚.证据法论(第3版)[M].台北:三民书局,1995.
6 中国证据法网,www.evidencelaw.net,2006—5—9,2006—5—20
7 John Henry Wigmore, Evidence,Peter Tillers Rev,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3), p. 238.
8 Mirjan Dama · ka, Evidence Law Adrift, Yale University Press, 4 (1997).
9 吴丹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证研究》,2006年5月6日“反酷刑公约”同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10 Mirjan Dama? ka , Uncertain Fate of Evidentiary Transplants Anglo - American and Continental Experimen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 45 ( 1997 ), p. 851.
二级参考文献27
1 戴福康.证据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J] .法学研究,1964(3):28-29. 被引量:1
2 孙兴起.有无阶级性要区别看待[J] .法学研究,1964(3):29-30. 被引量:1
3 易延友.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省察[J] .政法论坛,2005,23(3):35-51. 被引量:21
4 崔敏.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5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第46页.
6 [美]米尔建·R·达马斯卡 李学军 译.漂移的证据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7 吴丹红.证人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第8卷)[A].证据学论坛[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8 Peter Murphy (ed), Evidence, Proof, and Facts: A Book of Sour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41.
9 Jeremy Bentham , Rational of Judicial Evidence, Hunt and Clarke (1827 ).
10 James Bradley Thayer, A Preliminary Treatise on Evidence at the Common Law, 1898, p, 264.
共引文献75
1 李剑林.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反思、归因与对策[J] .司法改革论评,2019(2):196-218.
2 赵香如.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确信与刑法确认——从法社会学进入法教义学[J] .北方法学,2022,16(3):68-80. 被引量:1
3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 .北大法律评论,2007,8(1):62-77. 被引量:6
4 肖建华.诉讼证明过程分析——从司法个案透视证据判断的主观性[J] .人大法律评论,2000(2):79-106.
5 江伟,吴泽勇.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J] .中国法学,2002(1):24-38. 被引量:78
6 左卫民,刘涛.取向与枢架:两大法系刑事证据法之比较──兼论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基本走向[J] .中国法学,2001(5):23-30. 被引量:9
7 肖建华.论法官心证的客观化[J] .金陵法律评论,2002(1):158-164. 被引量:8
8 宋英辉,郭云忠.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模式之选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14-19. 被引量:8
9 闵春雷.证据价值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4):149-158. 被引量:2
10 周平.民事证据制度演进背后的科技动因[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3):87-8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2
1 谢增毅.劳动法典编纂的重大意义与体例结构[J] .中国法学,2023(3):5-24. 被引量:14
2 任重.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化:缘起、滞后与进步[J] .河北法学,2022,40(8):111-125. 被引量:12
3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法典化:基本要求与构建[J] .河北法学,2022,40(8):3-14. 被引量:16
4 李晓辉.“水中之石”:普通法传统中的美国法典化[J] .人大法律评论,2009(1):207-218. 被引量:7
5 易延友.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J] .政法论坛,2008,26(6):80-97. 被引量:17
6 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法学,2010(6):17-32. 被引量:158
7 Edward J.Imwinkelried,王进喜(译),刘孟尧(译).中国证据法改革者面临的选择--从《联邦证据规则》与《加州证据法典》之对比中获得的启示[J] .证据科学,2017,25(5):569-612. 被引量:7
8 保罗·罗伯茨(英),阳平(译),张保生(校).普通法系证据法的五个基本谬误[J] .证据科学,2018,26(1):93-129. 被引量:12
9 章志远.中国特色行政法法典化的模式选择[J] .法学,2018(9):86-94. 被引量:60
10 王利明.民法典的时代意义[J] .人民检察,2020(15):1-6. 被引量:12
1 张保生,常林.2010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J] .证据科学,2012,20(2):243-256. 被引量:1
2 白子义.从肖敬明案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J] .才智,2016,0(20):200-200.
3 肖伟,秦鹏川.浅析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J] .魅力中国,2008(26):38-38.
4 陈明.国家赔偿,关乎人的尊严[J] .民主与法制,2008(10):43-43.
5 胡水静.从肖敬明案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J] .才智,2016,0(9):249-249. 被引量:1
6 褚福民.证据法治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首发式综述[J] .证据科学,2011,19(5):637-640. 被引量:1
7 席颖.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 .学理论,2009(27):266-267. 被引量:4
8 欢迎访问中国证据法网[J] .法学家茶座,2005(7):83-83.
9 张保生,常林.2012年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步伐[J] .证据科学,2014,22(2):133-156. 被引量:3
10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第一部蓝皮书发布[J] .证据科学,2011,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