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12期26-34,共9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9
-
1陈家琪.知识分子与公共空间[J].浙江学刊,2004(4):59-65. 被引量:1
-
2左高山.论拉斯韦尔的精英理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559-563. 被引量:9
-
3左高山.论“暴力”的意涵[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277-283. 被引量:6
-
4陈占彪.“说”还是“不说”——当代知识分子公共言说之窘[J].民主与科学,2006(3):39-41. 被引量:2
-
5杨亭.中国知识分子在后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空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6):77-79. 被引量:1
-
6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0(8):57-77. 被引量:60
-
7孙晓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的境遇、演变与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204-209. 被引量:7
-
8陈章喜,林劼,杨晓群.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研究[J].青年探索,2017(3):96-102. 被引量:14
-
9谢素军.穗港澳青年参与社会团体的比较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3):94-103. 被引量:5
-
1倪正茂.向法治“应然态”的大步迈进——日本法学热点回眸一瞥[J].现代法学,2002,24(5):32-34.
-
2王秀珍.我国知政权的法律保障[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53-55. 被引量:1
-
3王欣.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66-73. 被引量:5
-
4倪正茂.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及其发展模式探索[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1):139-147. 被引量:5
-
5梁丽丹.苏轼黄州时期言志词的思想意蕴[J].法制与社会,2008(26). 被引量:1
-
6张自然.佛教思想对当今社会道德及完美人格塑造的影响作用[J].佛教文化,2008(3):39-44. 被引量:1
-
7雷丽清.论交通肇事罪不成立自首——对浙江高院相关规定合理性的反思[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5):73-76.
-
8任建东.艰苦奋斗的时代意蕴[J].新疆社会科学,1995(2):11-14. 被引量:3
-
9汤修元.和谐社会对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的反思[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18(1):21-22.
-
10蔡葵.对当前驻所检察工作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2(39):5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