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简述17~19世纪欧洲音乐的和声特点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5-28,共4页 The New Voice of Yue-Fu(Journal of th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刘康华.二十世纪的中心和音技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2):43-48. 被引量:24
  • 2田刚.现代音乐语言与传统曲式的巧妙结合──乔治·本杰明钢琴曲《海顿之名的冥想》分析[J].音乐探索,1999(2):36-41. 被引量:3
  • 3萨姆·摩根斯坦 茅于润译.《作曲家论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第172页.
  • 4《和声学教程》159页,斯波索宾等四人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 5彼得·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下册(孟宪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 6江静.《试论巴托克的和声特点》,湖北艺术学院内部资料《和声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1979).
  • 7李曦微.《西方现代派音乐评述》,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记作曲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页.
  • 8[奥]鲁道夫·雷蒂.《调性、无调性、泛调性》(郑英烈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 9桑桐.《论多调性处理手法》,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第397页.
  • 10E·兰德卫.《巴托克的曲式与和声》(肖淑贤译),《音乐译丛》1979年第1辑,第141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