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实现我国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的源动力。为改变我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本文在构建创新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集群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
作者
甄翠敏
丁日佳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出处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X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体系
动力机制
分类号
F27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1
万东华,何京伟,邱明.
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创新国内外比较分析[J]
.北京统计,2002(6):22-22.
被引量:2
2
张聪群.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J].工业经济,2006,1.
3
Shufen Dai,Weiwei Hou.Research on Enterprise Cluster Innovation System and Regional Economy.The 2nd Globelics Conference
4
曹洪军,王鹏飞.
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07-109.
被引量:7
5
钱平凡: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http://www.taxchina.cn/news/200401/t136015.html
6
冯得连.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唐敏,张廷海.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效率改进[J]
.经济管理,2004,30(13):36-40.
被引量:13
2
卢丹,黄胜忠.
产业集群的学习行为及其效应研究——以“中国名品衬衫之乡”与“中国衬衫之乡”为案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50-151.
被引量:2
3
崔志明,万劲波,施琴芬.
技术预见:高技术产业集群与集群式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4-6.
被引量:6
4
李永刚.
论产业集群创新与模仿的战略选择[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2):46-54.
被引量:57
5
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7
1
郭蓉,董斌.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问题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06,13(07A):49-51.
2
陈兵.
地方消费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5):16-17.
3
潘玉璋,陈琴.
产业集聚效应对FDI的影响分析及政策探讨——以广州南沙集装箱制造项目聚集南沙临港产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7):70-72.
4
高文兵.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案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366-368.
被引量:4
5
胥珩.
关于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思考[J]
.商业时代,2010(10):102-103.
被引量:1
6
郭强.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北方经济,2012(16):75-77.
被引量:1
7
王孝华,谢荣见.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距离与知识共享意愿关系研究[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20,35(5):81-8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2
1
庄炯涛.
关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8-39.
被引量:2
2
朱小蓉.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36-39.
被引量:2
3
姚建峰.
企业创新动力模型分析[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6):74-78.
被引量:10
4
高姗.
世界新药研发趋势与特点[J]
.医药化工,2005(3):15-17.
被引量:1
5
李一峰.
新兴动漫企业如何突破产业链缺失的困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3):46-47.
被引量:10
6
吴德进.
大力推进闽台产业对接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J]
.福建理论学习,2006(2):13-17.
被引量:5
7
俞宏,崔焕金.
OEM商业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
.商业时代,2006(14):75-76.
被引量:1
8
陈锦华.
关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若干问题[J]
.冶金管理,2006(4):38-40.
被引量:5
9
王力年.
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实现[J]
.新长征,2006(8):22-23.
被引量:1
10
张玉兰.
“三九危机”引发的思考[J]
.中外企业文化,2006(8):25-2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冷健,郭满芳,孙利华.
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药事,2008,22(4):291-295.
被引量:5
2
杨天亮,朱斌.
闽台产业集聚中持续创新链的培育研究——以TFT-LCD产业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09(5):49-52.
被引量:2
3
牛冲槐,李若瑶,杨春艳.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动因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539-542.
被引量:5
4
杨青.
动漫代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10-13.
5
陈大龙,王莉静.
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因素分析及作用机理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0(10):86-8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耿松涛,杨晶晶,廖雪林.
多重约束下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5):484-490.
被引量:4
2
张周卫.
我国民营原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发展前景[J]
.中国药业,2009,18(24):9-10.
3
秦晓芳.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创新效应分析[J]
.经济师,2010(4):230-231.
4
蔡瑞林,孙洁.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力学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101-105.
被引量:6
5
杨希,邱家学.
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2):4-5.
被引量:3
6
邱尔妮,栾海峰,邱尔卫,王臣业.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生态竞争力评价及提升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2):107-111.
被引量:7
7
林兆燕,尤功胜.
企业创新动力系统研究[J]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6):5-7.
8
张仁开.
上海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科学发展,2013(1):85-96.
被引量:3
9
蔡瑞林,董伊人.
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8):9-12.
被引量:2
10
王祎.
延长石油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基于"核心工程职级序列"设计的视角[J]
.中国电子商务,2015,0(1):113-113.
1
张忠寿,王怀栋.
对常州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几点思考[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11):19-23.
被引量:3
2
孟凯.
培训:创造企业新财富[J]
.今日工程机械,2008(5):86-87.
3
岳希忠.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J]
.决策探索,2004(8):47-48.
被引量:1
4
赵何娟.
做自主创新领头羊:一次大跨越承诺[J]
.上海教育,2007(08A):23-23.
5
梁俊伟,薛莉.
政府在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中的角色[J]
.理论学刊,2012(12):64-68.
被引量:4
6
构建创新体系 强化政策引导——浅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的经济效应[J]
.企业科协,2010(1):8-10.
7
伍艳芳.
关于我国企业经济技术创新问题的探究[J]
.财经界,2011(4):49-49.
被引量:1
8
张晋平.
甘肃省企业技术创新探析[J]
.发展,2001(6):33-34.
9
杜涛.
以创新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4):164-166.
被引量:1
10
夏晓春,谢金华,张瑞标.
构建创新体系 提升竞争能力[J]
.群众,2000(8):35-36.
商场现代化
2006年 第12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