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个世纪初,在大清帝国屡受挫折的情况下,“事事不如人”的民族自卑感在中国文化界蔓延开来,于是许多人开始将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归罪于老祖宗,开始猛烈攻击儒学,似乎只要一批倒儒学,实行“全盘西化”,中华民族立时就会强大起来似的。百年来的历史进程证明,问题似乎并不如此简单。近年来情况则刚好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民族自豪感也空前高涨起来,于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被喊得震天价响。甚至一些学者还主张用儒学来作为我们今天的国家意识形态。毫无疑问,作为中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希望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更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是中国社会毕竟在西方列强的裹挟下走上了和自己固有的历史轨迹迥然不同的道路,毕竟正在向着融入国际社会目标而努力,如此则原有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就需要审慎对待———既不能盲目否定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又不能轻率地、情绪化地照单全收。比较可行的态度是根据当下社会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鉴别,看看究竟哪些东西还有可能获得现代意义,哪些东西还能够与现代生活方式、社会状况、社会发展相协调并具有推动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撰写了一组短文,试图对当前的“国学热”、“儒学热”给出我们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批评与回应。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