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易》之“象”与《诗》之“兴”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易》之“象”和《诗》之“兴”是两个既紧密相关又互有区别的范畴:其共同之处是两者在本质上都是隐喻,都需要借助“象”来表情达意,而且存在一定的源流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哲学范畴,后者是一艺术范畴,这就决定了前者主要用于言理,后者主要用于抒情;前者是灵活多变的,后者则是固定不变的;前者所取之“象”既有实象又有虚像,后者所取之“象”则仅限于实象。
作者
刁生虎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2期153-157,共5页
关键词
《周易》
《诗经》
“象”
“兴”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72
1
王栋岑.
谈《周易·卦爻辞》中的诗歌[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2):99-108.
被引量:5
2
赵国华.
生殖崇拜文化略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88(1):131-156.
被引量:94
3
黎子耀.
《易经》与《诗经》的关系[J]
.文史哲,1987(2):12-18.
被引量:10
4
张善文.
《易传》的骈偶、排比、谐韵句式初探[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89-96.
被引量:3
5
周光庆.
试论《周易》中的歌诗[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2(4):119-125.
被引量:2
6
刘金万.
从文学的角度看《周易》[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0(3):129-135.
被引量:2
7
艾荫范,孙成钿.
《周易》的卦象和《诗经》的廋语[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5(2):63-68.
被引量:1
8
邹然.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J]
.周易研究,1997(1):37-45.
被引量:6
9
陈良运.
《易经》卦爻辞的诗性阐释──中国古代诗歌之起源[J]
.人文杂志,1997(3):106-112.
被引量:6
10
李炳海.
《诗经》的比、兴与《周易》卦、爻辞的象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74-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刁生虎.
隐喻思维与诗性文化——兼论《周易》对中国文化诗性特质的贡献[J]
.周易研究,2008(5):79-92.
被引量:8
2
程刚.
《周易》卦爻辞的文学性——《周易》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二[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65-70.
被引量:1
3
刁生虎.
《诗经》“象喻”言说及其生成机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5):13-20.
被引量:4
4
章珊珊.
《诗》之兴与《易》之象的辨析[J]
.北方文学(中),2016,0(5):136-136.
5
章珊珊.
《易》之“象”意涵及其与“言”、“意”关系[J]
.青年文学家,2017,0(1Z):110-110.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陈娟.
龟兹地区龙崇拜之初探[J]
.丝绸之路,2015,0(18):17-20.
2
刁生虎.
《诗经》“象喻”言说及其生成机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5):13-20.
被引量:4
3
周文.
浅析《周易》中的“象”对中国传统文艺思维的影响[J]
.经营管理者,2009(5X):290-291.
4
吕云霞,周晨婷,汪鑫,申俊龙.
中药传统分类与命名文化的认知图式分析[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6):95-97.
被引量:4
5
柳艳松.
《周易》对探索潜意识启示[J]
.心理学探新,2018,38(3):204-208.
6
吕云霞,汪鑫,魏鲁霞,申俊龙.
中药气文化的现代认知价值分析[J]
.医学争鸣,2018,9(3):36-38.
7
王立阳.
近十年文学视野下《周易》研究述评[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0(4):83-88.
被引量:2
8
李桂奎.
诗画融合与中国文学写人传统的形成及特质[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1(6):164-172.
被引量:2
9
孙文波,叶世俊.
身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归的落脚点[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2):75-80.
被引量:3
10
李镇.
中国电影与“象喻”思维[J]
.当代电影,2022(6):136-142.
被引量:8
1
柯贵文.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论[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4-37.
被引量:1
2
米雪.
浅论审美意象[J]
.美术大观,2009(11):71-71.
3
咸文博.
沉思录[J]
.读者(原创版),2005,0(6):41-41.
4
周玲玲.
意境理论形成探论[J]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21-23.
5
韩志华.
莎士比亚的“中国形象”演变考[J]
.外语教学,2016,37(6):87-91.
被引量:3
6
李博.
论陶渊明之田园诗与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源流关系[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4):47-47.
7
孟松.
孟松作品[J]
.现代青年,2015,0(1):36-36.
8
段桂颖.
略谈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J]
.阅读与鉴赏(中旬),2008(3):25-26.
被引量:1
9
门立功.
“神思”源流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2(2):50-54.
10
周新道.
袁枚文论初探——兼论与桐城派的关系[J]
.江淮论坛,2001(6):90-94.
被引量:1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