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桩后土拱与桩间土拱联合作用探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目前常用的桩后土拱效应和桩间土拱效应为基础,探讨了一种桩后土拱与桩间土拱联合作用的一种联合土拱存在的可能性,并对其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联合土拱的近似计算方法。
作者
黄新文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四川建筑》
2006年第6期76-77,79,共3页
Sichuan Architecture
关键词
土拱效应
桩后土拱
桩间土拱
联合土拱
分类号
TU43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9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9
1
熊良宵,李天斌.
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3):275-277.
被引量:23
2
王乾坤.
抗滑桩的桩间土拱和临界间距的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8):64-67.
被引量:42
3
胡敏云,夏永承.
从深基坑护壁桩桩身弯矩分析桩侧土压力[J]
.力学与实践,2001,23(2):16-20.
被引量:13
4
王成华,陈永波,林立相.
抗滑桩间土拱力学特性与最大桩间距分析[J]
.山地学报,2001,19(6):556-559.
被引量:136
5
王士川,陈立新.
抗滑桩间距的下限解[J]
.工业建筑,1997,27(10):32-36.
被引量:31
6
朱碧堂,刘一亮.
基坑开挖和支护中的土拱效应[J]
.岩土工程师,2001,13(1):1-4.
被引量:15
7
吴能森,郑建荣.
人工挖孔围护极受力机理的研究与探讨[J]
.岩土工程技术,1997,11(3):26-30.
被引量:10
8
刘小丽.[D].西南交通大学,2002.
9
常保平.抗滑桩的桩间土拱和临界间距问题探讨[M],滑坡文集,2002:73-78.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金培杰,王翔.
川藏公路前龙段龙胆溪1~#、2~#滑坡的形成机制分析与工程治理措施[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11(3):88-92.
被引量:5
2
杨雪强,何世秀,庄心善.
土木工程中的成拱效应[J]
.湖北工学院学报,1994,9(1):1-7.
被引量:34
3
吴子树,张利民,胡定.
土拱的形成机理及存在条件的探讨[J]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5(2):15-19.
被引量:94
4
刘正刚.
散体填料下粉喷桩力学行为研究及实例分析[J]
.公路,1996,41(4):12-17.
被引量:6
5
朱碧堂.排桩-圈梁围筒式支护结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建学院,1999..
6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滑坡防治[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81..
7
沈珠江.桩的抗滑阻力和抗滑桩的极限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1992,14(1):51-56.
8
林峰,山地学报,2000年,18卷,增刊,69页
9
金培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11卷,3期,88页
10
张倬元,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2版),1994年
共引文献
190
1
王曼.
不同桩间距对单排悬臂式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22,55(S01):49-53.
2
王卓娟,李孝平.
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灾害与防治工程,2007(1):45-50.
被引量:12
3
吴翔.
基础工程中的土拱问题[J]
.科技资讯,2007,5(19):45-46.
4
焦赟,白千千.
基于土拱效应下的地震作用与抗滑桩桩间距关系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40(5):58-63.
被引量:2
5
李培植,于静涛,肖利明.
耦合式抗滑桩桩间距的探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2):65-67.
6
章玲玲,林海.
基于土拱效应的板桩码头遮帘桩间距的设计计算[J]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2):1134-1137.
被引量:4
7
亢会明,马骥,刘涛.
框架式抗滑桩在井场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
.石油工程建设,2004,30(6):36-38.
被引量:2
8
卢海林,杜国锋,谢志英,黄孝斌.
深埋式变阶群桩抗滑机理与应用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87-90.
9
肖世国,夏才初,李向阳,朱合华,沈桂平,刘学增.
管幕内顶进箱涵前端网格横截面尺寸确定[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4):2593-2596.
被引量:3
10
王乾坤.
抗滑桩的桩间土拱和临界间距的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8):64-67.
被引量:42
同被引文献
28
1
刘金龙,栾茂田,赵少飞,袁凡凡,王吉利.
关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中边坡失稳判据的讨论[J]
.岩土力学,2005,26(8):1345-1348.
被引量:307
2
王乾坤.
抗滑桩的桩间土拱和临界间距的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8):64-67.
被引量:42
3
韩爱民,肖军华,梅国雄.
被动桩中土拱效应特征与影响参数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1):111-116.
被引量:36
4
周应华,周德培,冯君.
推力桩桩间土拱几何力学特性及桩间距的确定[J]
.岩土力学,2006,27(3):455-457.
被引量:63
5
赵明华,陈炳初,刘建华.
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理桩间距分析[J]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2):1-3.
被引量:48
6
胡晓军,王建国.
边坡加固工程中抗滑桩间距的确定[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330-333.
被引量:34
7
TERZAGHI K. Theoretical soil mechanic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43.
8
RCHARD L H. The arch in soil arching[J]. Journal of Geotechnieal Engineering, 1985, 111 (3): 302- 318.
9
杨明,姚令侃,王广军.
桩间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2008,29(3):817-822.
被引量:90
10
刘赪炜,韩煊.
单桩数值模拟参数与方法的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2):204-20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林治平,刘祚秋,商秋婷.
抗滑桩结构土拱的分拆与联合研究[J]
.岩土力学,2012,33(10):3109-3114.
被引量:23
2
赵明华,彭文哲,杨超炜,肖尧.
考虑桩侧及桩后土拱联合作用的抗滑桩桩间距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19,36(3):87-9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章玲玲,林海.
基于土拱效应的板桩码头遮帘桩间距的设计计算[J]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2):1134-1137.
被引量:4
2
俞红光,刘泽,童庆,陈建荣.
考虑拱脚位置的抗滑桩合理间距确定方法研究[J]
.路基工程,2014(5):44-48.
被引量:2
3
王羽,赵波.
双排桩多层土拱效应分析及计算理论[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41(8):1193-1199.
被引量:5
4
惠炜,吴跃东,赵颖慧.
基于土拱效应的遮帘桩合理桩间距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2(12):67-71.
被引量:4
5
邱子义,韩同春,豆红强,李智宁.
桩后及桩侧土拱共同作用的抗滑桩桩间距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50(3):559-565.
被引量:25
6
李登峰,胡卸文,赵晓彦,岳宗玉.
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水平拱高竖向变化规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51(5):1024-1032.
被引量:16
7
赵波,王运生,李贞,申通.
双排抗滑桩土拱效应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J]
.中外公路,2017,37(2):1-8.
被引量:10
8
陈涛,陈洪凯.
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桩间距计算方法研究[J]
.路基工程,2017(3):1-5.
被引量:3
9
刁心宏,朱陈,于洋,冒小波.
渗透作用下滑坡-抗滑桩变形特征分析——以马家沟滑坡分析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25):133-138.
被引量:2
10
陈龙,刘成禹,林雪彬,缪昊.
考虑桩后及桩侧土拱间相互作用的合理桩间距[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6(6):12-17.
被引量:5
1
潘纪顺,吕芝全,刘长来.
喷粉桩复合地基的群桩效应的探讨及其载荷试验研究[J]
.地质与勘探,2002,38(2):85-87.
被引量:7
2
阿云.
2010年的家装风格将更趋向多元化[J]
.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0(4):52-52.
3
沈雪良.
采暖与防爆探析[J]
.施工技术,1991,20(4):30-31.
被引量:1
4
杨水生.
谈公路工程分包的优缺点[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19(7):80-81.
被引量:1
5
潘红莲,李杰.
论知觉通感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6(4):196-197.
被引量:2
6
刘子航.
埋暗挖法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
.城市建筑,2017,0(3):326-326.
7
韩食.
科技的代价[J]
.建设科技,2005(4):40-40.
8
宋晓丽,孙清军.
工业建筑多元化表现形式探析[J]
.工业建筑,2007,37(11):1-4.
被引量:2
9
王劲.
广州市河涌整治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7):191-192.
10
12工作室毕业创作展[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2005(7):94-96.
四川建筑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