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米稻间作增产增收的前景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59-59,共1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陈钢,吴春来.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1,29(2):21-23. 被引量:2
-
2张宗敏,陈巧艳,李新华,乔红,欧行奇.豫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60-63. 被引量:4
-
3王守才,方继友,温巍,马林江,闫彤海,张怀龙,华泽宇.中农大236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2):99-99.
-
4国豪种业安徽分公司2005~2006年度杂交水稻主推品种简介[J].现代农业科技,2005(11):100-100.
-
5国豪种业安徽分公司2005~2006年度杂交水稻主推品种简介[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79-79.
-
6熊英,欧阳杰,何永歆,黄乾龙,王静.芽期耐低温淹水的水稻种质的评价与筛选[J].杂交水稻,2015,30(4):54-58. 被引量:11
-
7董玉兰.吉林省花生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6). 被引量:1
-
8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刘忠堂.美国矮秆大豆hobbit资源利用及合98-1667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4(7):51-52.
-
9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3号”在广西早季种植喜获成功[J].上海农村经济,2006(9):45-45.
-
10陈奕运.应用心理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探讨[J].求知导刊,2016(1):6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