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1年第2期7-9,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2
-
1(苏)巴拉诺夫等编,李子卓等译.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
2[美]舒尔茨 著,沈德灿等.现代心理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同被引文献13
-
1刘铁芳,罗明.人的全面发展之社会性及其培育[J].教育发展研究,2020(8):1-6. 被引量:21
-
2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18(4):16-19. 被引量:272
-
3檀传宝.态度改变理论和德育的审美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1994,9(6):31-37. 被引量:11
-
4瞿葆奎.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3):1-8. 被引量:116
-
5吴安春.德性教师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1,6.
-
6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
7[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
8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被引量:470
-
9雷鸣强.论“教育的价值”与“对教育的价值”[J].江苏高教,1995(3):8-11. 被引量:18
-
10张雨强,张书宁.新中国成立70年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基于教育政策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0):61-67. 被引量:66
二级引证文献6
-
1游浩云.师生角色转换在《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1(10):127-128.
-
2董海军.促进小学生语文有效学习的途径分析[J].学周刊(上旬),2015(10):64-64. 被引量:1
-
3张丽.陶冶教育的实践困境[J].科教文汇,2016,0(15):35-36.
-
4于泽茜.浅谈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J].课外语文,2017,0(7):19-19.
-
5吕泉.核心素养理念下高职语文第二课堂的目标定位及实施意义[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6):117-121. 被引量:14
-
6叶新宇,刘娟,陈昌,赵志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内涵特质、困境阻隔与实践逻辑[J].中国成人教育,2024(2):47-57. 被引量:1
-
1谢桂新,柳海民.陶冶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11(4):11-14. 被引量:5
-
2陶冶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95,15(8):29-29.
-
3解筱杉."陶冶"与"激励"是开发学生美好人生的重要方式[J].教育艺术,2005(3):14-15.
-
4李兰娟.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与功能[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8(5):186-187. 被引量:1
-
5李如密.试论陶冶教育的艺术[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3):31-33. 被引量:2
-
6张晓花.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内容的多样化[J].考试周刊,2013(19):165-165.
-
7张永明.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3(10). 被引量:2
-
8白秀霞.浅谈如何发挥班集体的凝聚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12):128-128.
-
9张玉玲,杨爱环.塑造人格魅力,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3):20-22.
-
10陆建芳.让体育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J].学苑教育,2012(10):7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