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2
-
1戴文标主编傅夏仙包松撰写管理学[M].
-
2(美)罗伯特·G.欧文斯(RobertOwens)著,窦卫霖等.教育组织行为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方丽英.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7):171-173. 被引量:22
-
2廖华平.委员会制: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220-221.
-
3孟晓蕾.“班委进部制”参与型学生会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225-226. 被引量:1
-
4刘宇.高校大学生参加学校管理工作社会学探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64-65. 被引量:1
-
5周彬,王慧玲.高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场所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42(3):115-116. 被引量:1
-
6周彬,王慧玲.高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场所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J].山东纺织经济,2013,30(6):105-106.
-
7周彬,王慧玲.高职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场所管理工作的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3):198-200.
-
8李晓燕,夏霖.关于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3):26-29. 被引量:5
-
9章雪颖.大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服务模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4(13):187-187.
-
10周青青.染整专业助剂方向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高考,2016(33). 被引量:1
-
1邓大保.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心理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4(X6):48-49.
-
2吴顺安.“三个结合”激发教师工作动力[J].教育科学论坛,2012(6):75-76.
-
3韦建华.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与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96-96.
-
4程海丰.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4):64-67. 被引量:34
-
5梁红京.如何帮助新教师走出初任时的困境[J].江苏教育,2007(5):50-51. 被引量:4
-
6孙国友.学法指导动力系统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1997(1):36-39. 被引量:3
-
7周小李.毛泽东教育思想发展的外部动力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2):25-27.
-
8朱恩富.析谈学校班级的科学化管理[J].学园,2011(4):187-188.
-
9李昱.从大学教师发展的动力看大学教师发展的策略与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58-59. 被引量:8
-
10张喜艳,解月光,杜中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22-25. 被引量: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