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2年第8期3-5,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8
-
1程少波.论转型时期的教育话语[J].教育评论,2000(3):4-8. 被引量:28
-
2陈新文,周志艳.素质教育的理性批判[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0(4):12-14. 被引量:11
-
3孙迎光.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新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0(1):29-31. 被引量:2
-
4李建宇.论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95-98. 被引量:1
-
5刘绍春.人文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兼论人文教育的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4):16-21. 被引量:31
-
6刘铁芳.从“素质关怀”到“教育关怀”——论素质教育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98-102. 被引量:19
-
7李世平.试论素质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4):72-75. 被引量:3
-
8郭利萍.对“应试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歧见[J].教育评论,1997(5):9-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7
-
1要兴磊.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5):35-37. 被引量:2
-
2王坤庆.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1):26-30. 被引量:27
-
3刘铁芳.从“素质关怀”到“教育关怀”——论素质教育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98-102. 被引量:19
-
4陈永明.日本的“素质”养成与个性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1999,29(2):13-15. 被引量:10
-
5扈中平,刘朝晖.论当代人文主义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4):1-5. 被引量:15
-
6杨银付.素质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5,16(12):35-39. 被引量:173
-
7张法琨.古希腊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96.
-
8-.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美论方选[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
-
9杨东平.学问中国[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233.
-
10弗罗姆著 关山译.《占有与存在》[M].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页.
共引文献87
-
1秦旭芳,张鑫.家园共育中幼儿教师话语权的缺失与转圜[J].教育观察,2020(16):3-5.
-
2高天明,李永慧.素质教育研究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87-91. 被引量:1
-
3韩俊彦,王立民.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52-55. 被引量:4
-
4宋晔.现时代人类的价值取向与国民理想人格重塑[J].现代教育论丛,2001(2):11-14. 被引量:14
-
5苏斌.网络发展与高校德育课教学改革[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6):148-150. 被引量:1
-
6秦非.论高校综合考评积分实施细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142-144. 被引量:1
-
7郭龙华.转型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S2):112-115.
-
8姜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的几点体会[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6(3):1-7.
-
9蒋茵.探析基础教育中教师的话语权能[J].辽宁教育研究,2004(8):52-54. 被引量:1
-
10唐人,乔明亮.论社会文化转型中的教师群体动力机制[J].怀化学院学报,2003,22(6):119-120.
-
1林小红.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成功,2010(9):123-123.
-
2任梦仙.帮助学生掌握独立探求知识的方法[J].红河学院学报,1995(1):77-79.
-
3乔广华.以人为本,启智思维[J].考试周刊,2011(57):218-219.
-
4吴长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10):111-111.
-
5吴玉林.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0(37):11-11.
-
6王洪亮.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考试周刊,2014,0(83):72-72.
-
7王维审.跟随文字,走进教育更深处[J].教师博览(中旬刊),2016,0(8):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