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
被引量:30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2-56,共5页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217
-
1姜文振.情境与建构:文学理论知识学属性审思[J].江西社会科学,2021(1):90-99. 被引量:2
-
2盛宁.对“理论热”消退后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2(6):5-14. 被引量:32
-
3杨矗.文学性新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107-118. 被引量:11
-
4董学文.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216-222. 被引量:17
-
5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1
-
6王宁.“非边缘化”和“重建中心”──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方理论与思潮[J].国外文学,1995(3):13-24. 被引量:8
-
7王晓群.理论的现状与未来[J].外国文学,2004(6):29-33. 被引量:4
-
8清衣.探索新的理论批评形式——“批评探索:理论的终结?”国际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4):154-158. 被引量:3
-
9程群.宏大叙事的缺失与复归——当代美国史学的曲折反映[J].史学理论研究,2005(1):51-60. 被引量:66
-
10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6
引证文献30
-
1陈振娇.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家:多萝西·格林[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63-69.
-
2尹庆红.“理论之后”的理论——读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29-34. 被引量:5
-
3蒋显璟.理论热之后是什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6):74-80.
-
4柴焰,金鑫.理论的终结与重生——特里·伊格尔顿对文化理论的思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64-69.
-
5汤拥华.理论如何反思?——由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出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9(6):133-137. 被引量:10
-
6柴焰,金鑫.后现代文化理论的省思与理论的重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9-102.
-
7张玉勤.走向“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0(1):91-96. 被引量:4
-
8段吉方.理论之后的批评旅途——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观念的文化解析与批判[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4):47-52. 被引量:2
-
9段吉方.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J].文学评论,2011(5):166-174. 被引量:13
-
10段吉方.文学研究走向“后理论时代”了吗——“理论之后”问题的反思与批判[J].社会科学家,2011,26(9):35-3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46
-
1汤拥华.理论如何反思?——由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出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9(6):133-137. 被引量:10
-
2牛学智.从“启蒙”到“底层”——对新世纪之交文学批评的一种观察[J].南方文坛,2010(3):34-39.
-
3牛学智.断裂与错位:从“启蒙”到“底层”——60年文学批评的“整数思维”破译[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6):102-108.
-
4吴子林,周娆.张力:在文学与文化之间——2011年文艺学前沿研究报告[J].阅江学刊,2012,4(2):97-105.
-
5阴志科.寻找阿基米德支点——反思《理论之后》争鸣中的科学与意识形态问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197-203. 被引量:1
-
6蒋继华.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批判——基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发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3):15-19.
-
7魏先华.理论之后的反思——评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3):74-75.
-
8汤黎,李跃平.文学理论是终结还是滞后——对于“理论之后”的思考[J].天府新论,2014(1):156-160. 被引量:1
-
9汤拥华.伊格尔顿:作为“事件”的文学——从《理论之后》到《文学事件》[J].文艺理论研究,2014(1):53-61. 被引量:8
-
10吴子林,陈浩文.面向问题 综合创新——2013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问题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66-78.
-
1特里.伊格尔顿,王晓群.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11):49-51. 被引量:4
-
2一冰.当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失误与成就[J].外国文学评论,1990(4):134-134. 被引量:1
-
3伊格尔顿出版新著《理论之后》[J].外国文学评论,2004(1):150-151.
-
4万里云.莎剧的力量[J].天涯,2016,0(4):208-208.
-
5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2):78-80. 被引量:11
-
6王进.美学与文艺理论[J].上海文化年鉴,2013(1):77-78.
-
7田朋栋.文学视野中的理论与后理论——分析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青年文学家,2014,0(8Z):112-112.
-
8汤拥华.伊格尔顿:作为“事件”的文学——从《理论之后》到《文学事件》[J].文艺理论研究,2014(1):53-61. 被引量:8
-
9慈继伟.戴维·洛奇为什么不仿效现代派?[J].外国文学评论,1989(3):76-79. 被引量:2
-
10曾艳兵.理论之后与理论转向[J].中国图书评论,2011,34(2):20-2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