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商业语言”能否为质量护驾?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谈到选购商品,每个人都有一部“百宝书”。在电视、报纸常年累月的鼓噪下,人们似乎已习惯于聆听各界专家、业内人士的忠告和建议。除了掌握诸如“认准大品牌”、“在正规大商场购买”、“看准保质期”等基本常识外,一些好学的朋友甚至开始根据包装,研究起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成分,生怕再次遭遇“苏丹红”这样的杀手。虽然有点神经质,但这种“莫须有”的精神恰恰反映了产品质量的重要。要研究,首先得熟悉产品讲的“语言”。据说这是一种属于“商业语言”的语种,并且说这门语言的已超过了全世界人口的总和,不过它们不是人,它们是各类产品。这种语言一般只是带有文字、标识的外包装,犹如卖家的“传声筒”。“语言”除了传达给顾客必要的产品信息外,还肩负着质量承诺的重任。它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一种习以为常的研究与互动中,人们逐渐接受并信任了这种语言,“语言”成了刺激购买欲望的利器。然而,这个“传声筒”也并非总是尽职尽责,有时它的表现会让我们大跌眼镜。“久光”超市公然卖“身份不明”橄榄油。一家超市的熟食产品标签标注的时间和实际销售时间完全不符。记者到该超市时是下午2时30分左右,但发现某些熟食标签上,却标注生产时间是当天下午3时,食品整整早“出炉”了半个小时。
作者 谷晓君
出处 《上海标准化》 2006年第12期14-16,共3页 Shanghai Standardization Monthl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