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2-64,共3页
The Press
同被引文献34
-
1张瑾燕.论大学新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性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136-140. 被引量:7
-
2胡忠青,胡昌龙,邹华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和量化评估[J].中国科技信息,2005(6):150-150. 被引量:5
-
3申凡,李蓓.中美新闻教育培养目标之比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5):89-91. 被引量:12
-
4赵冬梅.解读复旦大学的新闻教育[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152-153. 被引量:2
-
5张弢.整合课程 适应教学与实践的双重需要——新闻专业《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与思考[J].新闻战线,2006(6):62-64. 被引量:2
-
6高金国.“两张皮”招致“两头空”——新闻教育与实践的脱节[J].青年记者,2006(23):11-12. 被引量:2
-
7王慧.关于高校新闻采写教学改革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2):191-192. 被引量:4
-
8郑保卫.浅谈当前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7,29(6):47-52. 被引量:11
-
9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编著.《学习型组织创建读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版.
-
10王连之,喻芳,强月新,付平.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72-75.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12
-
1王超群.新闻业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183-184. 被引量:2
-
2李立煊,陈瑛.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研究——以韶关学院新闻系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28-230.
-
3国秋华.论新闻传播教学的“教”与“学”[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4):116-117.
-
4康秀平.要重视新闻采写编能力的培养[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12):91-92. 被引量:2
-
5唐泓林.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6):56-58. 被引量:5
-
6伍顺比,董小玉.多元与特色:新闻传播学实践人才培养的审思--基于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9):118-122. 被引量:16
-
7殷俊,柴樱芝.论范长江新闻实践对当代新闻教育的价值[J].新闻研究导刊,2012,3(1):18-21.
-
8柴樱芝.论新闻传播业务教学目标与内涵变革[J].新闻知识,2013(3):80-81.
-
9罗见闻,房佳奇.运用“空间教学”提升新闻专业实践技能[J].西部广播电视,2016,37(2):81-82.
-
10冉荣,卢存,陶丽丽.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推进专业建设——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J].才智,2014(27):22-23.
二级引证文献33
-
1郑久良.“课程思政”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核心能力与培养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23(6):15-17. 被引量:1
-
2李长江,宋妍,赵伟东.现代新闻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探究[J].新闻传播,2009(10):122-123. 被引量:2
-
3李立煊,陈瑛.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研究——以韶关学院新闻系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28-230.
-
4张宏彦,凌雪.文化遗产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71-174. 被引量:3
-
5丁小燕.高职新闻教育的困境及突围[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2):150-153. 被引量:2
-
6姚爱华.新闻传播教学全媒体实验平台建设之我见[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5):201-201. 被引量:1
-
7王佳.高职新闻专业《广告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2):91-92. 被引量:2
-
8胡莹,黄晓东,严嘉伟.“开放式、自主性、实战型”传媒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22-125. 被引量:3
-
9陈富祥.校媒合作:传媒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J].甘肃教育,2013(24):52-53. 被引量:1
-
10韩杨.高职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2):76-78. 被引量:3
-
1杨潮,邢以群,李水英.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性学科带头人的重要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3):39-42. 被引量:3
-
2苏柯子.推动城乡文化信息资源数字文化服务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3(8):83-84.
-
3由文光.浅析要闻版版面在党报中的基础性地位[J].新闻知识,2003(4):38-39.
-
4马玉杰,盖宏伟.加强校馆“联姻” 实现优势互补[J].兰台世界(上旬),2008(1):54-55. 被引量:1
-
5齐亚宁.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5(8):163-164. 被引量:4
-
6刘仲林,李本正.交叉学科(国外)[J].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2011(12):49-49.
-
7周伟良.论当前学术论著中的引文注释问题——以武术人文社会学科著述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05(4):21-30.
-
8俞培果,邓文龙.关于深化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索[J].高教研究(四川),1992,8(1):32-34.
-
9陈忠德.专利文献检索教学的探索[J].图书情报知识,1989,6(3):52-53. 被引量:1
-
10杨遵民.回溯与睿思:期刊编辑学的现代视野——《现代期刊编辑学》读后[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1):14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