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发展》
2007年第1期31-32,共2页
同被引文献36
-
1陈长民.论“优势”的内涵及优势产业的选择[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13(2):41-44. 被引量:10
-
2李建新,王孟欣.河北省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的选择与评价——河北省基普资料的开发应用之一[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1):76-78. 被引量:4
-
3杨宗岳.关于区域产业优势的动态评估─—兼论陕西优势产业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1995,17(2):34-37. 被引量:9
-
4刘丽琴,李秀敏.论边境县域经济优势产业的选择——以珲春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5(8):91-94. 被引量:6
-
5李金叶.新疆农业特色产业选择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19-22. 被引量:15
-
6宋德勇,李金滟.论区域优势产业的作用机制与培育途径[J].理论月刊,2006(3):73-76. 被引量:11
-
7蒋智华.云南农业优势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5):51-55. 被引量:15
-
8王广斌,解晓悦.山西小杂粮竞争优势与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5):485-488. 被引量:12
-
9宋德勇,李金滟.区域优势产业:区域产业研究的新思路[J].当代经济,2006,23(05S):45-46. 被引量:10
-
10范松海,聂元飞,高雅瑞.云南优势产业的归类及阶段划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3):206-21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2
-
1张燕华,陈红兵.我国区域优势产业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10(10):36-41. 被引量:4
-
2季波,李生宝,蔡进军,董立国,许浩,张源润,王月玲.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98-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曹嘉晖.基于区位商的贫困山区物流需求分析——以万源市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25(1):16-19. 被引量:2
-
2张建清,张燕华.不同空间尺度下优势产业选择研究——以西三角经济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0):19-23. 被引量:5
-
3赵维良,李晨.辽宁工业优势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34-36. 被引量:3
-
4戴洁琳.基于POI数据的玉林市优势农业产业空间分布分析[J].农业展望,2020,16(11):59-63. 被引量:2
-
5黄若涵,林霜.基于地方优势制造业的《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研究[J].工业设计,2021(10):38-39.
-
1傅道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益及其测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10(12):53-56. 被引量:8
-
22016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增长7.5%[J].天津经济,2017,0(2):57-58.
-
3傅吉青,黄洪琳.浙江经济持续向好[J].今日浙江,2016,0(20):24-25.
-
4李传志.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益[J].生产力研究,1996(4):23-24.
-
5傅吉青,黄洪琳.前三季度浙江经济平稳发展持续向好[J].政策瞭望,2016,0(10):28-31.
-
6郭慧珍,李心合.湖北十年经济增长与结构效益的探讨[J].经济问题,1989(4):1-8.
-
7袁嘉新.再论“经济增长中结构效益的测算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10(12):57-58. 被引量:7
-
8包纪祥,姜爱林.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其合理化探讨[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4):45-47. 被引量:1
-
9潘璠,化成.“淡化GDP”背后的积极信号[J].求是,2014(17):64-64. 被引量:1
-
10王家新.论速度与效益的转换机制[J].粮经纵横,1994(1):3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