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78-82,共5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45
-
1金顶兵.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经验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5,26(1):76-81. 被引量:89
-
2侯启娉.基于DEA的研究型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1):118-124. 被引量:85
-
3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23(2):232-236. 被引量:111
-
4陈红雨.基于建模技术的企业管理自诊断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06,35(3):10-12. 被引量:1
-
5张艳敏,梁东荣.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6(6):126-129. 被引量:2
-
6田恩舜.从一元控制到多元治理: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发展趋势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52-57. 被引量:21
-
7吴卫东.美国国家教育质量奖的特点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3):66-70. 被引量:3
-
8齐昌政.美国学校质量管理观的变化——以“美国国家教育质量奖”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6):53-57. 被引量:4
-
9[美]理查德·鲁克.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3.
-
10约翰·布伦南,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页,第66页.
二级引证文献60
-
1葛孝亿,张春美.“政社合作”视角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重构[J].教育学术月刊,2019,0(12):44-48. 被引量:4
-
2朴大林.韩国大学评估新体系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3,26(6):26-31. 被引量:1
-
3王战军,乔刚,李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类型:监测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4):39-42. 被引量:50
-
4陈运超.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与保障[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50-56. 被引量:8
-
5胡赤弟,田玉梅.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5-19. 被引量:94
-
6张夕.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评估效率探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17-18.
-
7任林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社会监督机制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5):59-62. 被引量:1
-
8张强,孙裕晶,于建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3):44-46. 被引量:7
-
9黄伟.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谈理想的大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175-175.
-
10周宏力,蔡建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中介组织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51-56. 被引量:5
-
1关晖,董相勇,蒋北松.王普清: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J].中国公路,2006(9):44-45.
-
2视野[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6,0(8):7-7.
-
3马兰霞.从案例入手研究德育——角度宜小,挖掘宜深[J].现代教学,2010(4):17-18.
-
4第五可和,傅植义.浅谈公共关系在高师函授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4,0(Z1):63-66.
-
5李晓亮.未达成共识的通识教育必然争议不断[J].观察与思考,2009(20):8-8.
-
6度正直.中国大学的精英校长[J].决策与信息,2008(10):29-30.
-
7吴丹.以公民教育为契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52-154.
-
8名著名言[J].课外语文,2003,0(2):30-31.
-
9南玉霞,贾卓生.高校校园网络监管的法律问题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59-60. 被引量:5
-
10段勃.调查性报道的写作特点[J].传媒观察,2009(11):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