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共1页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13
-
1黄晓玲.成都经济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J].理论与改革,1998(2):100-101. 被引量:1
-
2廖元和.关于成渝经济区的探讨[J].探索,2005(6):66-70. 被引量:13
-
3魏后凯.关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J].经济体制改革,1996(5):91-95. 被引量:4
-
4林凌.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
5景体华.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6冯之浚.循环经济在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7程必定.区域经济空间秩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
8徐承红,刘攀.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之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5):14-17. 被引量:6
-
9段小梅,黄志亮.成渝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J].软科学,2009,23(2):97-100. 被引量:14
-
10郭德君.系统哲学视域下的成渝经济区发展分析[J].商业时代,2010(13):133-13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
-
1徐承红,刘攀.成渝经济区与西部大开发[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42-46. 被引量:7
-
2徐承红,刘攀.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之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5):14-17. 被引量:6
-
3陈婷婷.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下旬),2008,6(10):104-105. 被引量:6
-
4肖琴,唐娜,顾红军.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研究[J].商情,2011(43):44-44.
二级引证文献16
-
1江博.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商,2012(5):56-56.
-
2任晓蕙.合作构筑“西三角” 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J].理论导刊,2009(9):80-81. 被引量:3
-
3徐承红.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J].改革,2010(3):60-66. 被引量:11
-
4周维,张斌,余波,邓茂林,殷宇,王海鹏.基于引力模型的双核城市空间关系研究——以成渝双核城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1):982-984. 被引量:6
-
5张楠.建立成渝经济区人力资源合作机制——关于西三角经济建设[J].特区经济,2010(10):205-206. 被引量:1
-
6曾海洪.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与金融职能的发挥[J].西南金融,2011(3):4-7. 被引量:2
-
7汤智,廖海清,张亮,郭建阳,吴丰昌,郭飞,周北海.成渝经济区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1,32(9):2639-2644. 被引量:16
-
8肖琴,唐娜,顾红军.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研究[J].商情,2011(43):44-44.
-
9刘家刚.川渝经济区的发展情况分析与对策探讨[J].商情,2012(15):47-47.
-
10李永峰,曹政,刘方婧,程国玲.三峡上游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527-531. 被引量:10
-
1陈栋生.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5-6.
-
2朱荣林,虞伯贤.优惠政策与机制改革[J].科技导报,1991,9(1):19-21.
-
3完善政策与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0(16):1-5. 被引量:1
-
4王新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J].发展,2005(11):21-21.
-
5依托高新区建设 打造创新型湖北[J].世纪行,2008(2):31-31.
-
6十一五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J].经济管理文摘,2005(20):35-37.
-
7沈建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J].浙江经济,2005(20):10-12.
-
8王华旺.“十一五”规划予房地产业发展之利[J].房地产导刊,2006(3):54-55.
-
9“六个必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J].党政干部参考,2005,0(11):5-6.
-
10欧黎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J].社会主义论坛,2005(12):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