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和生产布局要以能源效率为重要标准
被引量:1
出处
《科学决策》
2006年第11期10-12,共3页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同被引文献13
-
1蒋金荷.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10):16-23. 被引量:130
-
2宣能啸.我国能效问题分析[J].节能,2004,23(10):3-7. 被引量:22
-
3任玉珑,黄清辉.能源效率与电力需求侧管理[J].生态经济,2005,21(2):104-107. 被引量:5
-
4卢苇.能源效率标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2):4-7. 被引量:2
-
5龚炳林.浅谈我国的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J].农村电工,2006,14(4):47-47. 被引量:3
-
6朱成章.能源效率及其计算[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8(3):63-64. 被引量:6
-
7齐志新,陈文颖.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18(6):8-16. 被引量:176
-
8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10):34-40. 被引量:136
-
9刘朝明,曾胜,刘博.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29-34. 被引量:29
-
10朱跃中.谈“单位GDP能耗”指标在能效水平国际比较的优缺点[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B11):11-1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喜娟.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10-111. 被引量:2
-
2曾胜,黄登仕.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8):17-28. 被引量:56
-
3孙海,王元地,许正权.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基于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62-65. 被引量:15
-
4刘金利,薛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6):28-33. 被引量:10
-
5丁宁,杨建新.中国化石能源生命周期清单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5):1592-1600. 被引量:42
-
1姚莹.推进黑龙江省节能降耗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9(2):37-39.
-
2谈佳隆.广东:全国万元GDP能耗最低[J].中国经济周刊,2006(32):54-54.
-
3牛美灵,宋岭.新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集团经济研究,2004(9):64-65.
-
4李雁.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05,32(3):12-14.
-
5原立勋.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东西部地区银行业发展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1,0(1S):21-22. 被引量:3
-
6杨健,赵东辉.经济总量全国第一 GDP能耗全国最低——单位GDP能耗“广东现象”的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6(18):10-11.
-
7牛胜强.转型期甘肃经济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8):51-57.
-
8许淑婷,关伟.基于联立方程组模型的辽宁省能源供需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4):360-362. 被引量:1
-
9吴凡.看南京:成果转换率是怎样提高的[J].华东科技,2010(7):53-53.
-
10才亿.榆林循环经济的“组合拳”[J].当代陕西,2010(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