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机科技推广》
2006年第11期40-43,共4页
Agriculture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同被引文献12
-
1佘群芝.日本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其启示[J].当代亚太,1997(6):44-47. 被引量:2
-
2韩常青.日本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8(5):47-50. 被引量:3
-
3黎海波.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扶持经验[J].湖南农机,2005(4):36-37. 被引量:9
-
4通商产业省通商产业政策史编纂委员会.通商产业政策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
5寒山.中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香港)经济导报,2005,(7).
-
6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编,王智才,杨敏丽.国外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选编[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
7李小建,周雄飞,郑纯辉.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2):147-155. 被引量:79
-
8杨栋梁.战后日本经济赶超期的外资政策[J].世界经济,1997,20(12):23-26. 被引量:3
-
9魏勇.中日技术引进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66-68. 被引量:1
-
10明道麟,秦少兰.农业机械化条件下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0(2):40-4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
-
1雷利平,邓继忠,张进疆,何琳.国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的经验对广东省的启示[J].现代农业装备,2008,29(4):48-51. 被引量:3
-
2张昭,杨礼胜,郑戈.日本农机化发展及其技术引进的经验与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4-7. 被引量:6
-
3明道麟.湖北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5):19-2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6
-
1王毅,陆萍,陈永志,朱立学.广东省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机械,2009(13):53-54.
-
2王毅,陆萍,陈永志,朱立学.广东农业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与振兴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240-244.
-
3陈超,曹磊,钟毅.中部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特征差异对农机应用影响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3,35(1):34-37. 被引量:3
-
4依斯麻,李芳,隆英.西藏农机化的历史 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西藏科技,2012(12):5-8. 被引量:4
-
5徐奕钦.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5):98-100. 被引量:2
-
6徐奕钦.金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策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7):3-4. 被引量:1
-
7乔晓明.山区发展农机对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51-151.
-
8张佐权.浅析富源县农机化发展[J].农村实用技术,2015(6):13-15.
-
9严中成,漆雁斌.关于我国农机发展的研究综述[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4):123-128. 被引量:5
-
10杨印生,陈旭.日本农业机械化经验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8,37(2):77-86. 被引量:19
-
1日韩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与现状[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7(3):33-35. 被引量:1
-
2日韩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农机试验鉴定管理[J].现代农业装备,2008(3):29-32.
-
3章来安.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6):759-759. 被引量:3
-
4周鹏飞.水稻钵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要点[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1998(2):24-24.
-
5封俊.棉花营养钵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32(1):17-18. 被引量:4
-
6胡春明.青贮玉米机械化移栽技术的效益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16(4):35-37. 被引量:2
-
7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J].蚕桑茶叶通讯,2014(2):17-17.
-
8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南昌综合试验站[J].蚕桑茶叶通讯,2011(2):19-19.
-
9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J].蚕桑茶叶通讯,2011(5):3-3.
-
10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J].蚕桑茶叶通讯,2010(2):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