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四前后的苏曼殊、郁达夫小说,不仅感伤美学风貌较为一致,而且有清晰的发展流变轨迹。这种小说的情感表现的力度、人物内省的强度、艺术想象的方式,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有本土的质的差别。其情感内核和美学风貌主要表现为感伤,而非浪漫。在感伤语境中辨析其情感美学的特质,考察其感伤情绪的自我抒叙,探究其感伤与逃遁的内省方式,阐发其从飘零人到零余者的抒情形象的一致与差异,探索知识分子与时代的情感互动方式的变迁,是穿透那一时段人的历史的有效途径。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7-178,共1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