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民族精神比较研究"的子课题<中印民族精神比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7
-
1卞秀瑜.朝鲜战争期间印度对华政策与其大国战略[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85-88. 被引量:2
-
2王立新.印度农民政治文化变迁和现代民族运动的兴起[J].史学月刊,2004(12):67-73. 被引量:3
-
3姜玉洪,王志军.印度传统文化特征论略[J].北方论丛,2004(4):71-74. 被引量:9
-
4薛克翘.印度独立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J].当代亚太,2004(4):49-58. 被引量:8
-
5亢升,李延长.印度政治文化发展综述及研究意义[J].理论导刊,2003(7):56-57. 被引量:4
-
6薛克翘.印度民族凝聚力问题浅说[J].南亚研究,2002(2):67-71. 被引量:12
-
7朱明忠.现代印度人生哲学[J].南亚研究,1986(2):73-8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4
-
1王联.50年代中国在尼赫鲁外交中的地位[J].南亚研究,1994(3):25-30. 被引量:5
-
2尚劝余.尼赫鲁与中国[J].南亚研究季刊,1996(4):64-72. 被引量:3
-
3巴林顿·摩尔 拓夫(译).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
4姜涌.政治文化简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
5亨廷顿 刘军宁译.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三联书店,1998..
-
6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8黑格尔 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
9[印度]高善必.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
10[印度]尼赫鲁.印度的发现[M].,1956..
共引文献30
-
1严庆.从民族、国家结构类型看民族问题与民族治理的差异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3):14-21. 被引量:4
-
2张庆辉.印度人口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3):103-107. 被引量:9
-
3蓝建学.民族主义视角中的南亚国际关系[J].当代亚太,2005(9):41-48. 被引量:4
-
4张骥,张泗考.印度文化民族主义及其对印度社会政治的影响[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1):76-84. 被引量:6
-
5严庆.解读“整合”与“民族整合”[J].民族研究,2006(4):20-29. 被引量:19
-
6熊坤新,严庆.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J].国际资料信息,2007(1):23-26. 被引量:3
-
7赵鸣歧.印度独立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抉择与实践[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9(6):23-30. 被引量:2
-
8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130-133. 被引量:5
-
9熊坤新,严庆.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整合的厘定[J].西北民族研究,2008(3):67-74. 被引量:5
-
10王志章,王启凤,谢永飞.美国硅谷华人与印度人之比较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6):90-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8
-
1陈晓律,李国民.高速增长中的低度政治发展——泰国模式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1):151-159. 被引量:13
-
2朱明忠.尼赫鲁的哲学观[J].南亚研究,1998(1):26-33. 被引量:1
-
3黄心川.甘地哲学和社会思想述评[J].南亚研究,1985(1):1-13. 被引量:6
-
4J.奥康奈尔,初晓.评克劳福德的《印度伦理思想的发展》[J].世界哲学,1984(6):80-80. 被引量:1
-
5张力.论甘地思想中的苦行主义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1988(4):42-48. 被引量:2
-
6彭树智.甘地的印度自治思想及其国家观[J].史学集刊,1989(1):60-67. 被引量:6
-
7文富德.略论尼赫鲁的经济思想——纪念尼赫鲁诞辰100周年[J].南亚研究季刊,1989(4):39-46. 被引量:2
-
8朱明忠.论甘地的道德伦理思想[J].南亚研究,1988(3):49-57. 被引量:4
-
9爱德华?卢斯,张一峰.印度的腐败[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12):51-53. 被引量:4
-
10彭树智.甘地的农村经济思想及其道德观[J].南亚研究,1989(2):1-14. 被引量:5
-
1杨盛益.试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及其在实现祖国统一中的作用[J].贵州民族研究,1986,6(3):3-8. 被引量:1
-
2刘吉昌.试论民族共同经济生活[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1-35.
-
3范宏贵.从贵州迁徙到越南的民族[J].贵州民族研究,1988,8(4):105-110. 被引量:2
-
4路亮.延安时期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110-111.
-
5杨剑波.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J].今日民族,2004(7):10-14. 被引量:1
-
6徐文学,王钢.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问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17(4):18-22. 被引量:1
-
7康大民.公安预防的战略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21(3):123-127.
-
8现代论点[J].民族大家庭,1997(2):56-59.
-
9陈红太.中国政治文明的个性特征与独特贡献[J].浙江学刊,2003(4):14-20. 被引量:6
-
10胡岩.目前民族理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观点述要[J].党校科研信息,1991(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