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采写编》
2006年第6期21-21,共1页
Journalism & Media Studies
同被引文献38
1 蔡文之.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J] .社会科学,2007(11):96-103. 被引量:35
2 徐晓林,周立新.数字治理在城市政府善治中的体系构建[J] .管理世界,2004,20(11):140-141. 被引量:100
3 颜海娜.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探索,2001(5):54-56. 被引量:11
4 李斌.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4):6-9. 被引量:34
5 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 .中国社会科学,2006(5):86-99. 被引量:615
6 王永庆.中国电视传媒改革初探[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1):67-71. 被引量:7
7 袁方成.“政府与社会”:“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的一种继替性表达[J] .社会主义研究,2007(3):62-65. 被引量:3
8 David Easton.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Prentice Hall, 1965.
9 Robert G. Meadow. Politics as Communication,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0.
10 Brain McNair.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ed, Routledge 1999; W. Lance Bennett and Robert M. Entman. Mediated Politics: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引证文献4
1 李希光,杜涛.超越宣传:变革中国的公共政策传播模式变化——以教育政策传播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4):71-79. 被引量:41
2 李希光,杜涛.中国教育政策传播新模式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4):9-14. 被引量:4
3 曾润喜,王国华,陈强.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21-125. 被引量:31
4 刘波.论传媒商业化的利弊[J] .传播与版权,2013(1):5-5.
二级引证文献75
1 吕幸星,谭建平.“互联网+”时代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探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1):65-72. 被引量:2
2 丹娜·巴吾尔江,苏婧.重返美国传播研究史前史:宣传远离传播学的原因和反思[J] .国际新闻界,2023,45(7):114-136. 被引量:5
3 谢晓婷.'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工作[J] .广东经济,2017,0(2X):167-167.
4 谭翀,严强.从“强制灌输”到“政策营销”--转型期中国政策动员模式变迁的趋势与逻辑[J] .南京社会科学,2014,0(5):62-69. 被引量:21
5 陈君琳.危机状态下的政策传播模式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206-208. 被引量:2
6 王薇,汤敏佳,杜骏飞.中国虚拟社会管理学术进展述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79-83. 被引量:4
7 王蒙.互联网上的国家与社会:话语权视角[J] .甘肃理论学刊,2012(4):49-53. 被引量:8
8 汪汉杰.虚拟社会的法治路径分析[J] .电子政务,2013(3):47-53.
9 顾爱华,陈晨.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行政管理,2013(5):69-72. 被引量:8
10 刘雪明,沈志军.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硬件修复与软件优化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3):19-25. 被引量:2
1 李希光.商业化社会下的媒体尴尬[J] .采写编,2004(4):30-30. 被引量:1
2 李云凤.谈“付费采访”[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5-5.
3 李东辉.学术期刊泡沫管窥[J] .今传媒,2008,16(11):46-47.
4 谷小娟.让电视经济新闻更加贴近观众[J] .活力,2011(9):63-63. 被引量:1
5 李静.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浅议[J] .黑龙江档案,2014,0(2):103-103.
6 张宁.电视发展的企业化应对[J] .剧作家,2006(6):159-159.
7 尹敬媛.影像档案资料在档案文化产业中的潜在价值[J] .兰台世界(上旬),2007(12S):14-14. 被引量:1
8 郭桂珍.博物馆如何提高社会影响力浅谈[J] .文物世界,2005(3):65-66.
9 任贤良.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 .新闻知识,1998,0(12):6-8.
10 李丹.革新学习方式 铸就良好习惯[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12X):9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