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
参考文献7
-
1李朝明.城市品牌建设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2006(9):44-45. 被引量:30
-
2许宁.打造品牌的十级阶梯[J].企业天地,2003(2):42-42. 被引量:2
-
3彭援军.品牌建立的十大步骤[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2,.
-
4刘蕾.论城市经营与城市环境[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1):85-86. 被引量:3
-
5钱新强,李广斌.城市经营与城市形象塑造[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28-31. 被引量:11
-
6丁长庆,许滨竑.品牌经营的一种新形式──品牌企业[J].商业研究,2001(3):100-101. 被引量:2
-
7中关村科技园网,中关村科技园区概况,2006年4月9日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冯云廷.“软环境”资源与城市发展[J].城市问题,2001(5):34-36. 被引量:8
-
2徐飞.打造城市品牌 建设品牌城市[J].黑河学刊,2003(1):39-40. 被引量:5
-
3黄璐.论基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经营[J].经济体制改革,2004(5):151-153. 被引量:6
-
4迈克尔·波特 李明轩(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
5周柏华.城市经营──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创新[J].规划师,2001,17(2):15-17. 被引量:20
-
6陈岩松,王巍.关于城市经营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2,26(2):80-85. 被引量:42
-
7周诚君,张京祥,陈雯.经营城市:功能导向与制度创新[J].城市发展研究,2002,9(1):51-57. 被引量:36
-
8徐惠蓉.经营城市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3):11-13. 被引量:21
-
9徐巨洲.“城市经营”本质是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J].城市规划,2002,26(8):9-12. 被引量:38
-
10张京祥,朱喜钢,刘荣增.城市竞争力、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2,26(8):19-22. 被引量:97
共引文献39
-
1戴书龙,李明生.关于城市形象营销的几点认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86-87. 被引量:4
-
2张秋波.城市经营中政府职能研究[J].新疆财经,2006(1):47-50. 被引量:1
-
3石磊,刘蓉洁,朱庆伟.城市品牌的塑造[J].城市问题,2007(5):19-22. 被引量:28
-
4杨慧.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策略研究——以成都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06X):190-190. 被引量:6
-
5尤晨,潘颖颖.基于现代营销理念的旅游城市品牌建设[J].现代管理科学,2007(7):70-71. 被引量:4
-
6李梅,熊曦.旅游城市品牌创新概念模式及其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2Z):101-101.
-
7刘丽,何有缘.创意产业品牌城市的建设——以北京市为例[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51(4):38-41. 被引量:2
-
8范恒君,胡宝清,陈振宇.旅游城市品牌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4):77-80. 被引量:5
-
9郝胜宇,白长虹.顾客视角城市品牌概念模型探析[J].城市问题,2008(5):16-22. 被引量:18
-
10陈转青.城市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08(7):110-11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4
-
1钱新强,李广斌.城市经营与城市形象塑造[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28-31. 被引量:11
-
2刘蕾.论城市经营与城市环境[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1):85-86. 被引量:3
-
3李朝明.城市品牌建设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2006(9):44-45. 被引量:30
-
4刘丽,张焕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47-52. 被引量:23
-
5中关村科技园网,中关村科技园区概况,2006年4月9日
-
6彭援军.品牌建立的十大步骤[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2,.
-
7Florida, R.,2002,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United States: Basic Books.
-
8Caves,2004,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USA
-
9Mommaas,H.,2004,“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post-industrial city: towards the remapping of urban cultural policy,” Urban Studies, 41(3): 507-32.
-
10Drake,G.. 'This place gives me space': plac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Geoforum,34 (2003) 511 - 524
-
1戴晓波.上海房地产业“十一五”发展的背景分析[J].上海房地,2005(8):17-21.
-
2林毅夫:制定“十一五计划”的八个战略问题[J].金融参考,2003(7):103-103.
-
3肖元真,夏惠干.解析2005[J].上海房地,2005(12):4-6.
-
4江澜.共谱辉煌篇章——2006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J].汽车制造业,2006(21):28-30.
-
5陆鹏.企业的信息化节能之路[J].数码世界(A),2008,7(6):16-16.
-
6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尚需继续深化[J].党员生活(湖北),2006(1):25-25.
-
7赵勇,徐志发.电信业信息化:铺就持续发展之路[J].世界电信,2007,20(7):14-19. 被引量:2
-
82006年央企重点加强五方面工作[J].党政干部文摘,2006(2):24-24.
-
9沈志勇.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商业模式转型[J].科技智囊,2009(9).
-
10姜长云.“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J].理论参考,2005(4):6-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