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墨子和杨朱的血液在儒家的筋肉裹”:《唐虞之道》的“中道观”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孟子·尽心上》第26章中,孟子批评了杨子与墨子对于“利天下”的偏激态度:
作者
杨彦妮(翻译)
机构地区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第4期315-347,共33页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关键词
《唐虞之道》
墨子
中道观
儒家
血液
杨朱
孟子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1
彭邦本.
楚简《唐虞之道》与古代禅让传说[J]
.学术月刊,2003,35(1):50-56.
被引量:10
2
杨建宏.
禅让制与儒家理想探析[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3):52-54.
被引量:1
3
束有春.
尧、舜、禹:继位与禅让[J]
.寻根,1995,0(3):41-43.
被引量:2
4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吴锐.
禅让与封禅新考[J]
.东岳论丛,1999,20(1):92-98.
被引量:9
2
庞朴.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8(5):88-95.
被引量:66
共引文献
10
1
徐克谦.
燕王哙让国事件与战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权交接问题[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3):28-34.
被引量:2
2
李振宏.
“禅让说”思潮何以在战国时代勃兴--兼及中国原始民主思想之盛衰[J]
.学术月刊,2009,41(12):111-120.
被引量:7
3
王中江.
《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4):92-101.
被引量:2
4
靳宝.
燕国“禅让”实践的重新解读[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48-52.
5
夏德靠.
先秦诸子文献的类型与文体变迁——以《论语》类文献为考察中心[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5):62-70.
被引量:1
6
董芬芬.
《墨子》巧用《诗》《书》立新说——兼论儒墨“禅让说”的不同[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1):34-39.
被引量:1
7
彭邦本.
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及其考古学印证[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11.
被引量:2
8
李爱军.
中国古代“共和”观念考辨[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3):32-41.
9
彭邦本.
再论近年出土文献中的先秦禅让传说——兼谈所谓尧舜禹“篡夺”说[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5-13.
被引量:2
10
周虹琳.
儒家“让”的三重释义——基于四书的论述[J]
.青年与社会,2019,0(30):111-112.
同被引文献
32
1
陈伟.
郭店楚简《六德》诸篇零释[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29-33.
被引量:16
2
庞朴.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8(5):88-95.
被引量:66
3
王博.
关于《唐虞之道》的几个问题[J]
.中国哲学史,1999(2):30-33.
被引量:15
4
王启珊.
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现代价值的辩证认识[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3):68-70.
被引量:2
5
廖名春.
郭店楚简儒家著作考[J]
.孔子研究,1998(3):69-83.
被引量:50
6
徐中舒.
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和发展[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Z1):115-128.
被引量:23
7
周苏平.
尧、舜、禹“禅让”的历史背景[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3(2):45-52.
被引量:15
8
许亚非.
析孔孟荀的义利观[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45-47.
被引量:1
9
王晓毅,丁金龙.
从陶寺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看尧舜禅让[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87-91.
被引量:28
10
梁韦弦.
与郭店简《唐虞之道》学派归属相关的几个问题[J]
.文史哲,2004(5):97-10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周海春.
政治伦理中的《唐虞之道》[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4):73-77.
2
戴卡琳,丘乐媛,李庭绵.
不利之利:早期中国文本中“利”的矛盾句[J]
.文史哲,2012(2):5-16.
被引量:9
3
欧波.
郭店简《唐虞之道》的学派归属[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3):114-116.
4
田宝祥.
先秦墨学研究的新视角:从墨子“十论”到清华简《治邦之道》[J]
.社会科学论坛,2022(6):40-49.
5
丁四新.
郭店儒家竹书文献问题新论--以《尊德义》《六德》《成之闻之》《性自命出》为中心[J]
.中原文化研究,2023,11(3):23-33.
被引量:4
6
高晓锋.
墨家与尧舜禅让古史关系辨正[J]
.管子学刊,2024(4):51-65.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戴卡琳,杨柳岸,王晓薇(译).
轻重肢体:中国古籍中的权衡隐喻[J]
.原道,2021(1):93-108.
2
肖航,刘乐恒.
中西文化的对话与融通——访比利时鲁汶大学戴卡琳教授[J]
.哲学动态,2014(3):57-63.
3
戴卡琳,袁青,李庭绵.
墨家“十论”是否代表墨翟的思想?——早期子书中的“十论”标语[J]
.文史哲,2014(5):5-18.
被引量:7
4
匡钊.
必死者的养生抉择——杨朱思想逻辑结构及其学派归属[J]
.江汉论坛,2018,0(10):53-62.
被引量:3
5
戴卡琳,崔晓姣,张尧程(译).
名还是未名:这是问题[J]
.文史哲,2020,0(1):33-45.
被引量:2
6
陈少明.
经典世界的思想配角——论杨朱[J]
.中国哲学史,2020(1):49-58.
被引量:2
7
刘黛.
“取”“与”皆弃的杨朱生命哲学——从文本、哲学到思想史[J]
.文史哲,2020(6):114-120.
8
丁四新.
新出儒家简牍文献及其研究[J]
.孔子研究,2023(4):111-123.
9
丁四新.
郭店儒家竹书思想新论——以孔子为中心[J]
.中州学刊,2023(12):111-117.
被引量:1
10
聂韬.
“何必”曰“利”:孟子仁义观再探——以先秦义利的互训、对立关系为线索[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91-104.
1
薛柏成.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与墨家思想[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2):36-39.
被引量:5
2
皮迷迷.
论《唐虞之道》中“孝”与“禅”的关系[J]
.哲学动态,2016(12):36-41.
被引量:1
3
周海春.
政治伦理中的《唐虞之道》[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4):73-77.
4
方铭.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4):1-5.
被引量:3
5
王奥.
简论战国儒家的“禅让”政治思想[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55-57.
被引量:1
6
邓建鹏.
《唐虞之道》的民本思想[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45-48.
被引量:2
7
夏世华.
德、位张力与先秦儒家的性命之学——对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解读[J]
.求是学刊,2012,39(2):51-56.
被引量:2
8
李锐.
郭店简《唐虞之道》中出现的“性命”与《庄子》内篇早出的问题[J]
.人文杂志,2011(4):39-48.
被引量:5
9
张盈.
唐虞之道如何可能[J]
.中国哲学史,2001(3):74-77.
10
古代年龄段的别称[J]
.文史天地,2008(4):70-71.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