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结构失衡,后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以上因素正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技能人才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
作者
许艺
段万春
汪华斌
机构地区
昆明理工大学
出处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Z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市场
激励机制
分类号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技工短缺的调研报告[R].,2004..
2
REJr.Lucas.On the Mechanic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es,1998,(22)
3
黄素芳,顾建平.
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激励探析[J]
.管理观察,2005,0(3):35-36.
被引量:5
4
胡君,阿建卓.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
.职业时空,2005(10):50-51.
被引量:5
5
罗永泰.
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计[J]
.经济经纬,2005,22(6):84-88.
被引量:27
6
杨皖苏,邬幼明,严鸿和.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6(3):120-123.
被引量:17
7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发挥技能人才作用[J]
.中国冶金教育,2006,11(1):79-8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王荣明.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及其对策[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78-79.
被引量:11
2
罗永泰,高楠.
人力资源供求管理系统的要素分析[J]
.财贸研究,2004,15(6):47-51.
被引量:2
3
刘学民.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
.求是,2005(1):51-52.
被引量:3
4
孙丽云.
中国蓝领的尴尬[J]
.中国经济信息,2005(1):52-53.
被引量:2
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技工短缺的调研报告[R].,2004..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http://www.molss.gov.cn,2005-08-31.
7
杨桂青.专家谈拓展高职高专生就业瓶颈-访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职教研究所副所长余祖[N].中国教育报,2004-09-17.
8
周卫东.
构建企业蓝领人才队伍不容忽视[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4(4):34-37.
被引量:1
9
刘满平,梁桂全.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流动的模型及激励策略分析[J]
.软科学,2002,16(1):19-22.
被引量:13
10
曹来发,殷瑞芝.
制造业与技工人才(一)[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7):201-20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8
1
董理.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创新内生动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24-31.
被引量:4
2
胡玲芝.
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2008(4):70-71.
被引量:13
3
米欣.
高职高专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83-84.
被引量:5
4
刘东华,米靖.
论当前订单教育的实施动因[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2):16-19.
被引量:8
5
杨皖苏,邬幼明,严鸿和.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6(3):120-123.
被引量:17
6
宁培中,田莉.
高级技术工人胜任能力模型与激励机制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26(9):32-37.
被引量:15
7
黄乐.
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96-98.
8
娄春晖.
国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7(06X):77-79.
被引量:7
9
杨晓明.
江苏省高级技能人才需求趋势及对策探讨[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70-71.
被引量:1
10
海莎.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8(2):49-5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8
1
丁宏梁.
重视激励在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2):43-45.
被引量:4
2
王灿.
国企人力资源危机与化解[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4):66-67.
被引量:2
3
罗永泰.
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计[J]
.经济经纬,2005,22(6):84-88.
被引量:27
4
赵光辉.
人才激励的理论依据与应用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6(1):36-38.
被引量:29
5
黄晓波.
差异化激励理论与差异化激励机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33-37.
被引量:23
6
孔宪香,马瑞华.
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关系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06,20(5):70-72.
被引量:6
7
骆建艳,周春蕾.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
.经济论坛,2006(16):80-81.
被引量:5
8
王永峰.激励员工驹49个细节[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6.
9
孙小丽.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问题、对策与趋势[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0):7-9.
被引量:18
10
杨玉萍.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探析[J]
.人才资源开发,2007(9):25-2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冀先礼.
内容型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1):55-56.
被引量:3
2
黄福生.
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员工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
.中国科技财富,2011(6):289-289.
3
孙倩,张杰,于真真.
山东省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人事科学,2019,0(3):84-9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成晓红.
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2(6):119-120.
2
徐栋.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探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111-113.
被引量:3
3
徐英俊.
当代国内外职教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2014,30(12):9-12.
被引量:2
4
申琦.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政策研究——以山东省技能人才政策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20(12):66-70.
1
李小娟.
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制度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09(6):270-271.
2
姜泽海,刘能高.
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06(4):127-128.
被引量:4
3
杨皖苏,邬幼明,严鸿和.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6(3):120-123.
被引量:17
4
朱冠华(翻译).
中印人才短缺之惑[J]
.数字商业时代,2006(7):109-109.
5
高技能人才可推迟5~10年退休[J]
.北京支部生活,2006(12):70-70.
6
汪达玲.
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J]
.上海企业,2010(12):76-77.
7
漆春梅.
“四招”化解高技能人才短缺困局[J]
.当代党员,2015,0(12):77-77.
8
郭志刚.
解决国企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对策[J]
.中国培训,2006(11):23-24.
9
涂云海.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2X):317-318.
被引量:1
10
韩立迎,陈英旭.
关于大力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J]
.山东企业管理,2004(9):32-33.
商场现代化
2007年 第01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