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
6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多样化需求和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期盼,结合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认真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究,构建针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多元人才素质评价体系,以期对改革和创新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评价现状有所启迪。
作者
孙波
杨欣虎
机构地区
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青岛理工大学纪委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创新素质
评价
多元化
出口归一
大学生
分类号
G649.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319
引证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403
参考文献
5
1
汪金龙.
目标与现状的反差——“冷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热”[J]
.煤炭高等教育,2000,18(4):49-51.
被引量:4
2
王景英,梁红梅.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
.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3(1):138-144.
被引量:3
3
黄斌,黄华.
高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60-61.
被引量:17
4
朱琼瑶.创新素质的结构刍议[EB/OL].(2005-10-31)[2006-6-27] http://cai.gd.cn/newsfile/49110.shtml
5
谢旻荻.
法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4):24-2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上官子木.
考试的异化及改革[J]
.北京社会科学,1999(2):138-144.
被引量:10
2
田建国.
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23-25.
被引量:71
3
夏清.教育大改革不要太沉重[J].亚洲周刊,2000,(3).
4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6.
6
张巽根.关于培养创造性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1999-08-28
7
丁逸(曰)/(文).中国走向知识经济[J].嘹望(新闻周刊),1998,:13-13.
8
A.H.鲁克著:创造能力的培养(王家柚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
陈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含义辨析[J].中国考试,1999,(4):32-32.
10
廖焕基.实施分流教育的认识误区[J].新华文摘,1999,(7):162-162.
共引文献
24
1
李慧勤,郭晓静.
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125-127.
被引量:21
2
孙一勤,赵伟英,翁琴婷,周芳.
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497-499.
被引量:7
3
李瑞霞.
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J]
.理论月刊,2008(4):186-188.
被引量:5
4
肖学斌,孙波.
大学生多元化创新素质的培养及评价体系研究[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9(2):43-45.
被引量:2
5
王凯,申良云.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评优工作创新探究[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1):83-84.
被引量:1
6
宁清同.
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刍议[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5):588-595.
被引量:6
7
万东,郭庚麒,周江.
高职软件专业软件设计能力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91-94.
被引量:1
8
刘芳雄,张思源.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1(1):54-56.
9
饶玲丽,郝増韬.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与改革建议[J]
.职业时空,2011,7(4):64-65.
被引量:7
10
黄斌.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观及其实现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3):84-8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19
1
易茜.
财务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模糊评价模型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92-94.
被引量:9
2
颜晓峰.
论知识创新的能力[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16(4):31-36.
被引量:17
3
曲学勇,黄堃.
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浅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8):13-14.
被引量:10
4
关伟,薛锋.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4(1):109-110.
被引量:11
5
潘建广,何慧星.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S1):225-227.
被引量:24
6
马建华,张辉.
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做好高职德育工作[J]
.科技资讯,2008,6(3).
被引量:3
7
毛长娟,崔琳.
试析高校创新教育评价[J]
.文教资料,2007(2):10-11.
被引量:1
8
吕霞.
情绪智力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J]
.文教资料,2007(2):53-54.
被引量:2
9
曾惠芳.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8-12.
被引量:10
10
刘焕亮,王吉桥.
创新本科应用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机制 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产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1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66
1
董黎明,焦宝聪.
创客教育中创新思维评价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5):95-101.
被引量:6
2
王家褀,曹颖颐.
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8):133-137.
被引量:62
3
周雪.
研究生创新项目管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评述——以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25(1):81-83.
被引量:3
4
闫祥林,沈文飚,夏凯,沈振国,徐朗莱.
完善免试研究生评价体系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2008(5):57-60.
被引量:6
5
刘芳.
刍议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机制的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87-89.
被引量:2
6
邹伟建.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82-83.
被引量:16
7
赵月飞.
灰色聚类法在军校学员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19(B07):81-83.
被引量:1
8
张爱民,王旭,张建民,寇素霞,李洪峰.
土木类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
.教育探索,2009(11):56-57.
被引量:4
9
梅元媛,马可.
培养电子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0):39-40.
被引量:6
10
弓秀云.
基于培养创新能力的项目管理及评审指标体系的建立[J]
.科技和产业,2010,10(1):51-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03
1
黄勇发,庞世平,蒋豪.
生物反馈技术对培养积极心理因素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2(22):217-220.
被引量:3
2
毕敬腾,李香宇,钟佩琳,胡昊.
军校学员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J]
.山西青年,2020,0(4):250-250.
3
刘徽,郑宇徽,张朋,唐波.
STEM学习成效的混合研究——以浙江省H市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0):50-59.
被引量:7
4
关业伟.
基于任务驱动的定向培养士官教学模式探索——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0):183-184.
被引量:2
5
王立彦,陈赛珊.
基于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2020(36):124-128.
被引量:8
6
陈辰.
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6):97-100.
7
尹婷,赵思佳,雷群泌.
“MCLA+合作学习”融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5):130-132.
8
张兰华,王晓艳,马敏,马华,李玉娟.
从知识图谱看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基于CSSCI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7):86-90.
被引量:3
9
刘烨,孙赛楠,王立静,张百顺,张婷,郑人铭.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9):151-152.
被引量:1
10
杨文婷,龚乃超,柯斌清,李艳,李文丰.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药剂学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1):59-61.
1
刘芳.
刍议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机制的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87-89.
被引量:2
2
冀振武.
知识经济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
.北方经贸,2000(1):244-245.
3
贺敬良.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
.创新科技,2014(16):116-118.
4
秦继兰.
也谈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183-184.
被引量:3
5
叶文锋.
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考[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14(1):38-39.
被引量:1
6
李桂丽,李龙强,许建文.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内部因素建构[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8):128-129.
7
李俊龙,班宏,闫燕.
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认识[J]
.中国农业教育,2000,1(4):37-38.
被引量:1
8
黄伟中.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探索,2000(5):16-16.
被引量:7
9
赵东海.
浅谈知识经济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3):106-107.
被引量:3
10
张庆滨,王永友,郑海龙.
构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体系[J]
.瞭望,2004(40):64-64.
被引量:6
中国青年研究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