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个平庸的恶:见危不救的原因及其规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看客文化、角色和教育缺失的影响,导致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见危不救行为。对于特定人员的见危不救,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对于见危不救中的一般主体的有危不救行为,不应该规定为犯罪,应该采取道德的谴责、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公共安全制度和激励见义勇为的法律制度来规制。
作者
向朝霞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3,共3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关键词
见危不救
原因
规制
分类号
D648.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曹筠武."见死不救者"受到拷问[N].南方周末,006-05-11.
2
刘铁芳.
面对我们生命中“平庸的恶”[J]
.读书,2006(8):45-48.
被引量:15
3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http://www.hotea.com/article_view.asp?id=17080.2006年9月6日访问.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5
项光勤.
戈夫曼的角色距离理论及其意义[J]
.学海,1998(3):65-68.
被引量:14
6
汪力,邹兵.
关于“见危不救罪”的法理学和刑法学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7(6):14-20.
被引量:18
7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9.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李常青,冯小琴.
论法和道德的现实与未来的冲突及构造[J]
.现代法学,1999,21(6):26-28.
被引量:13
2
刘勉.
论不作为犯[J]
.山东法学,1998,13(3):37-40.
被引量:5
3
叶传星.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4):3-10.
被引量:45
4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47-62.
被引量:864
5
冯玲.
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价值分析[J]
.城市问题,2003(2):48-5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53
1
刘卫,张云英,刘三灵.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定位[J]
.中国校外教育,2007(4).
被引量:5
2
邹兵,汪力.
从刑事立法对“见危不救罪”的再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6):55-59.
被引量:9
3
王建设.
技术社会角色的三个类别及权责体现[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13-15.
4
余筱瑶.
三大法学流派存在的意义[J]
.安康师专学报,2006,18(3):32-35.
5
梁永怀.
论公益诉讼[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80-82.
被引量:4
6
刘彩灵.
不作为犯与我国刑事立法[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110-112.
7
王光荣.
城市社会学研究领域界定简析[J]
.前沿,2007(9):186-188.
8
方也媛.
见危不救犯罪化探析[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1-53.
被引量:1
9
谢望原,季理华.
见危不救入罪的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2):77-82.
被引量:12
10
李园园.
见危不救的伦理审视[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3):11-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1
1
张大勇.
关于我国社会“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学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3):96-102.
被引量:3
2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3
刘翔平.
旁观者效应的道德决策模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97-101.
被引量:11
4
李东晓.
别让消逝的生命成为媒体娱乐的盛宴——从陈琳之死看自杀新闻报道的底线伦理[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2):40-43.
被引量:6
5
李洁.
社群主义思想对消除我国社会道德冷漠的启示[J]
.科学时代,2007,0(1):22-23.
被引量:2
6
林国华.
公众冷漠现象的深层次透视[J]
.教育艺术,1994,0(6):46-47.
被引量:1
7
王本兴.
关于见义勇为的社会道德控制[J]
.道德与文明,2000(3):37-40.
被引量:8
8
肖祥.
论伦理秩序建设中的制度性道德关怀及其限度[J]
.中州学刊,2005(1):127-129.
被引量:5
9
陈先发,余林颖.
“看客现象”透视[J]
.瞭望,2005(36):8-10.
被引量:1
10
李君莉.
法文化视角下的现行立法观念剖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吴笛.
浅谈“见危不救”不应入罪[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286-287.
2
陈立冬.
社会转型期下的见危不救立法探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9):286-287.
被引量:1
3
李志强.
国内道德冷漠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3-3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许燕,刘莉.
陌生人社会的伦理诉求——基于移情的道德功能视角[J]
.学理论,2012(35):57-58.
2
邱杰.
当前治理“道德冷漠症”的理路探讨[J]
.道德与文明,2014(6):127-130.
被引量:8
3
王水苗,张陶然.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路径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2):177-178.
被引量:1
4
黄佳楠,薛忠义.
论道德“旁观者”向“行动者”的转化[J]
.学术前沿,2019(17):124-127.
被引量:1
1
高绍先,邹学伟.
论西部大开发中影响犯罪的几个因素及其防范[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5(1):84-88.
2
赵机灵.
浅议如何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J]
.新一代,2015,0(10):60-60.
3
方平,晓靖.
教育缺失[J]
.检察风云,2002(24):4-11.
4
刘锦,张丹.
思想政治教育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J]
.才智,2016,0(2):186-186.
5
彭州纪.
如何提高警示教育实效性[J]
.廉政瞭望,2016(12):70-70.
6
刘小栋.
落实监督责任 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J]
.先锋队(下旬刊),2015,0(12):19-21.
7
民生热点[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6,0(3):16-16.
8
张志明.
国民教育缺失是最大国家安全问题[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1):46-46.
9
丁怡,任晓燕.
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0(3):150-150.
被引量:3
10
邱伟,卢雪峰.
当代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及应对[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4,16(1):76-79.
被引量: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