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年第01X期10-11,共2页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同被引文献21
-
1李晓春,马轶群.我国户籍制度下的劳动力转移[J].管理世界,2004,20(11):47-52. 被引量:50
-
2蔡昉.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解释流动与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J].经济学动态,2005(1):35-39. 被引量:144
-
3任国强,夏立明.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05(5):5-8. 被引量:14
-
4程名望,史清华,闵远光.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的调查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3-19. 被引量:15
-
5蔡荣生,赵亚平,金驰华.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6):1-7. 被引量:11
-
6高文书.进城农民工就业状况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石家庄、沈阳、无锡和东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8-34. 被引量:134
-
7李盛旻,马朝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01Z):389-389. 被引量:2
-
8朱文蔚,肖斌.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7,21(2):32-35. 被引量:9
-
9蔡玉彬.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的研究——韶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02Z):380-381. 被引量:1
-
10张淑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农业,2007(3):47-47. 被引量:1
-
1王善芝.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策略下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现代化[J].职业时空,2006,2(09S):20-21.
-
2李梅.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4(3):286-287.
-
3李政钧.对永州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79-80.
-
4梁京.两岸食品业者在无锡相会[J].台声,1994,0(2):31-31.
-
5孟令国.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4(1):17-19. 被引量:22
-
6蒋桂芳.促进河南省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34(3):74-78.
-
7朱文蔚.试析永州农村城镇化发展[J].网络财富,2009(5):86-87.
-
8陈秀祈.科学技术的运用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J].江西农业经济,1997(6):41-41.
-
9刘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6):1-1.
-
10张周兰.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J].经济视野,2017,0(2):9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