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在于实践性,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与本土化、民族化具体实践的结合而使之现实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来说明:第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主体和体系实质;第二,实践性及其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范式;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与中国实践过程的统一;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是及于实践方式的、通达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实现。
作者
丁素
机构地区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出处
《学习论坛》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Tribune of Study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实践性
分类号
A811.6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4
1
肖玉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斗争及规律性认识[J]
.西部法学评论,2007(2):106-107.
被引量:2
2
刘洪英.
论瞿秋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拓[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4):19-23.
被引量:1
3
翟东林,江丹林.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现代化的思考[J]
.江淮论坛,1985(5):48-50.
被引量:1
4
郭湛.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
.教学与研究,1984(6):7-9.
被引量:1
5
吴汉全.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6):42-45.
被引量:2
6
林京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武器[J]
.哲学研究,1981(6):16-20.
被引量:2
7
孟祥中.
论邓小平理论的四个显著特性[J]
.山东社会科学,1992(6):15-20.
被引量:1
8
周荫祖.
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4):20-28.
被引量:1
9
周振华.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5(2):23-31.
被引量:1
10
石仲泉.
邓小平同志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贡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J]
.哲学研究,1983(12):2-1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王浩斌,王飞南.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困境及出路[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57-59.
被引量:1
2
宋一.
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协同性[J]
.天中学刊,2009,24(3):21-24.
3
丁素.
让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成为改变民众命运的思想武器——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学习论坛,2010,26(7):11-14.
被引量:1
4
耿婷婷,郭学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2-14.
5
胡华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9-12.
被引量:1
6
王浩斌.
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J]
.武陵学刊,2012,37(4):27-34.
7
张栋.
马克思主义根本特征考辩——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看其根本特征[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32(10):72-77.
8
凌唯钊.
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综述[J]
.广西农学报,2018,33(5):73-76.
被引量:1
9
陈思琪,王春林.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J]
.党史博采(下),2021(5):29-3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超超,李耀庚.
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主体发展哲学的价值[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9):230-231.
被引量:1
2
王浩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性及其研究思路[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2):5-9.
3
祁海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中的理论创新、舆论宣传与社会传播[J]
.学习论坛,2011,27(1):13-17.
被引量:4
4
雒新艳.
生命力的激发: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启示[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1):19-22.
1
杨建新.
美国学者对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基础的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8):106-112.
被引量:1
2
徐先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达社会存在范畴的理论桥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37-138.
3
张雪魁.
古典经济学:“影缩的市民社会”及其当代意义——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一个误解说起[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55-59.
被引量:1
4
李显棠.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及其当代隐性意蕴[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1):76-78.
被引量:1
5
张一兵,蒙木桂.
通达马克思之路[J]
.南京社会科学,2003(12):1-8.
被引量:1
6
余卫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24-30.
被引量:7
7
韩佳君.
如何理解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三重维度[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8):56-57.
8
刘同舫.
通达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3):14-18.
9
孙亮.
“类本质异化”思维方式与“费尔巴哈思想遗迹”——接着“两条逻辑”的国内“南北之争”说下去[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2):47-51.
被引量:1
10
卢德友.
马克思理想“共同体”的当代追求[J]
.学术论坛,2014,37(5):6-9.
被引量:12
学习论坛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