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0,共2页
同被引文献13
-
1郑金洲.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三——教育案例[J].人民教育,2004(20):33-36. 被引量:20
-
2赵克礼.“学科教学(法)论”课程的困境与发展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50-55. 被引量:15
-
3陆国志.高师学科教学论中“教学论”的弱化及扭转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77-81. 被引量:18
-
4赵年秀.转型:走出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困境[J].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97-99. 被引量:4
-
5杨庆余.教师教育应该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科学[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34-36. 被引量:1
-
6李德才.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8-11. 被引量:6
-
7陈寿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大学教学,2008(7):55-58. 被引量:6
-
8付洪安,艾志强.以考试、考查方法改革为切入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97-100. 被引量:7
-
9孙华.论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6):99-101. 被引量:16
-
10刘永忠,温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建设[J].民族音乐,2006(3):65-67. 被引量:2
-
1浙江省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3).
-
2李东平.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过程的考察与哲学思考——评《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6,36(9).
-
3睢瑞丹.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理论分析——评《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被引量:1
-
4杨俊晔,梁旭,史伟麟.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西部皮革,2016(4):274-274. 被引量:6
-
5李海燕.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43-46. 被引量:2
-
6吴忠豪,于龙.新中国60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下)[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09(2):15-18. 被引量:1
-
7常晓波.多媒体信息技术助跑学生作文[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4,24(2):31-32.
-
8赵丽.放飞学生思维 改革语文课堂[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93-94.
-
9石筠弢.专家学者聚集天津,专题研讨“教学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2):20-20.
-
10张传燧.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审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2):64-68.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