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孟子》诠释与中国经典诠释特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孟子》诠释证实了中国经典诠释以“回归原意”与“意义创新”的统一为最终归宿,弥合了西方诠释理论中“求原意”与“求创新”的诠释张力;体现出了经典诠释的历史性特征;反映了中国的经典诠释承载着中国哲学体系的创建。
作者
朱松美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177,共6页
Academics
关键词
孟子
诠释
特质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朱松美.
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学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7-31.
被引量:6
2
朱松美.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朱熹《孟子集注》的诠释特色及其时代性分析[J]
.孔子研究,2005(4):113-121.
被引量:2
3
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跋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
戴东原.《戴东原集·与姚孝廉姬传书》,《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1-522页.
5
朱松美.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创新性哲学诠释[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54-59.
被引量:1
6
朱松美.
焦循《孟子正义》的诠释风格[J]
.齐鲁学刊,2005(4):23-26.
被引量:1
7
焦循.《里堂家训》(卷下),《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8页.
8
加达默尔 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9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页.
10
[美]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216页.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任剑涛.
经典解读中的原创思想负载——从《孟子字义疏证》与《孟子微》看[J]
.中国哲学史,2002(1):41-50.
被引量:12
2
潘德荣.
诠释的创造性与“创造的诠释学”[J]
.中国哲学史,2002(3):118-124.
被引量:7
3
[10]余英时.论戴震和章学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4
[14]萧眜夫,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5
[16]葛荣晋.中国实学史·导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
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36、39-40页.
7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44页.
8
.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
王国维.观堂集林[A]..王国维遗书[C].上海:上海书店,1983..
10
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91..
共引文献
58
1
黎育瑶.
言意兼美——试论汉代赵岐《孟子章句》阐释中经学与文学的互动[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3):89-93.
2
陈引驰,李易特.
佛教论篇话语方式的转变——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对范缜《神灭论》的批评与实践[J]
.华夏文化论坛,2023(4):3-15.
3
陈金钊.
体系语用的法思考[J]
.东方法学,2021(1):90-101.
被引量:14
4
卢毅.
“整理国故运动”的西学渊源探析[J]
.安徽史学,2005(1):96-100.
被引量:1
5
朱松美.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朱熹《孟子集注》的诠释特色及其时代性分析[J]
.孔子研究,2005(4):113-121.
被引量:2
6
段汉武.
论海特维格之死:对《野鸭》的伦理学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5):45-50.
被引量:4
7
杨庆中.
老子道论与中国轴心时代之哲学的突破[J]
.东岳论丛,2005,26(6):169-173.
被引量:4
8
江怡.
训诂、解释与文化传承[J]
.哲学动态,2006(1):19-22.
被引量:2
9
李承贵.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要[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1-11.
被引量:2
10
金元浦.
论历史流传物的语言性[J]
.文艺研究,2007(1):34-42.
被引量:7
1
程洁如.
解释与理解——浅析中国经典诠释的建构[J]
.理论界,2014(1):108-110.
2
李翔海.
从“述而不作”看中国经典诠释的理论特质[J]
.天津社会科学,2004(5):13-16.
被引量:6
3
甘祥满.
《论语》诠释的有效性及其向度--对《论语义疏》的一种诠释学考察[J]
.孔子研究,2008(3):4-13.
被引量:4
4
张鼎国.
经典诠释与修辞:一个西方诠释学争论的意义探讨[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9.
被引量:8
5
洪汉鼎.
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问题及未来[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4):5-19.
被引量:11
6
武娟,蔡方鹿.
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看朱熹经典诠释学[J]
.现代哲学,2010(2):109-115.
被引量:4
7
邓辉.
论王船山之“道”的历史性特征[J]
.船山学刊,2012(2):26-30.
被引量:3
8
冯淑静.
李善《文选》诠释——一种与中国经典诠释截然不同的诠释现象[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57.
被引量:1
9
高岸起.
论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43-45.
10
刘奔.
哲学的主体性与实践[J]
.哲学动态,1988(12):40-42.
被引量:1
学术界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