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同被引文献45
-
1徐铭.石门坎地区苗族宗教信仰的变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2):27-32. 被引量:4
-
2周庆生.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与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91,11(2):122-128. 被引量:14
-
3林芊.石门坎现象:对清末黔西北苗族地区基督教传播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77-182. 被引量:14
-
4余敏.湖南少数民族地区教案较少原因初探[J].民族论坛,2003(9):57-58. 被引量:1
-
5沈红,关海彤.石门坎:“炼狱”还是“圣地”?[J].中国国家地理,2004(10):82-93. 被引量:5
-
6张晓松,杨正勇,周丹,卢现艺,高冰.都柳江:在苗瑶百越之间穿行[J].中国国家地理,2004(10):124-129. 被引量:1
-
7梁黎.三个人的“石门坎”[J].中国民族,2007(1):41-45. 被引量:2
-
8何幼兰.从近代石门坎民族教育得到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2):48-50. 被引量:5
-
9“岑硫英纪功碑”拓片.贵州文史丛刊,1991,(1).
-
10滇东 王建明.现在西南民族最高文化区--石门坎的介绍.康藏前锋,1925,(4).
引证文献7
-
1吴道军.近代基督教在少数民族中兴起原因之个案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135-140. 被引量:2
-
2周玲,唐靖.从昭通到石门坎——柏格理传教重心转移原因评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5):95-99. 被引量:1
-
3丁俊锋,颜建华.石门坎柏格理三语教育实践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33(4):163-166.
-
4李远丹,王小丁.平民教育视野下的石门坎“中国教育梦”[J].文史博览(理论),2013(12):80-82.
-
5陈钰.浅析20世纪初基督教在石门坎苗族中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1):4-5.
-
6刚芮,王小丁.柏格理在苗族地区的教育实践与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14,14(3):118-122.
-
7陈钰.柏格理初创石门坎教育的成功启示[J].昭通学院学报,2014,36(1):33-38. 被引量:1
-
1陆建民.去一趟后门坎[J].语文新圃,2009(10):45-46.
-
2东元.澳大利亚Lafayette矿业公司在菲律宾一铜锌矿建成投产[J].世界有色金属,2006(1):71-71.
-
3占学军,任贤斌,张晓平.石门坎大坝栈桥桥墩爆破倾倒历时及振动效应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29(7):41-44. 被引量:3
-
4◆印尼2013年镍矿产量目标为3700万吨[J].不锈(市场与信息),2013(2):9-9.
-
5东元.赞比亚第二大铜矿将减产[J].世界有色金属,2005(12):79-79.
-
6黄真金.多学科观点下的石门坎教育图像——《教育与族群认同》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启示[J].贵州教育,2014(24):9-11.
-
7孔令军.探讨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安全性技术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11):381-381.
-
8赵瑞芬.中学生物高效教学的3种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05(5):11-11. 被引量:1
-
9张宏宇,刘德润.东风已绿湖上山——写在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2(12):8-9.
-
10缅甸矿产资源开采领域相对活跃[J].矿山机械,2015,43(8):156-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