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道德学习是一种以社会规范为对象的价值习得过程。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的认识不同,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道德学习的实质、动力和条件作了不同的解释。
作者
杜秀芳
机构地区
山东师大教科院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24,27,共3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道德学习
心理机制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王健敏.
道德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基本方式[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31-35.
被引量:25
2
华生.行为主义[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Radhashyam Sarangi.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Bases and Implications,Published by DEEP & DEEP PUBLICATIONS,F-159,Rajouri Garden,New Delhi-110027.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瑞士]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英文版)[M].伊迪伯格出版社,1932..
2
[苏]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叶圣陶集第11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4
鲁洁.
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0,21(7):3-10.
被引量:316
共引文献
27
1
冉乃彦.
作为未成熟主体的道德学习[J]
.教育科学,2007,23(2):12-17.
被引量:5
2
傅修楠.
试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6):86-89.
被引量:9
3
覃江霞.
内隐学习理论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启示[J]
.中国德育,2008,3(5):35-37.
4
桑青松,朱平.
道德学习的本质属性与实践目标取向[J]
.中国教育学刊,2009(3):48-50.
被引量:3
5
杨文登,丁道群.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315-323.
被引量:3
6
徐立明.
小学生责任意识形成机制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09(8):9-11.
被引量:2
7
张典兵.
近十年我国道德学习研究的反思[J]
.道德与文明,2011(1):151-154.
被引量:5
8
杨胜荣.
现代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视域中的人性观念论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2):60-66.
被引量:1
9
张典兵.
近十年我国道德学习问题研究的反思[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60-63.
被引量:1
10
吴小鸥,方成智.
大学生道德学习预期目标偏离及原因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6):1-4.
同被引文献
28
1
萨日娜,袁力,邓秀珍.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的相关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1):149-152.
被引量:3
2
孙锦争.
大学生的德育接受与个体心理阻抗分析[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3):15-15.
被引量:4
3
陈萍.
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9):3-5.
被引量:22
4
陈金容.
道德接受心理障碍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00-102.
被引量:2
5
谭千保,巢昕.
学校心理环境及其优化[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126-128.
被引量:5
6
刘志坚.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3-15.
被引量:4
7
梁光霞.
论德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的构建[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15-117.
被引量:7
8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6.
9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0.
10
霍夫曼,M.L.移情与道德发展[M].杨韶刚,万明,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81.
引证文献
5
1
钟亮梅.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践探索研究[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4):93-99.
被引量:5
2
刘志坚.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低效反思[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76-79.
被引量:6
3
刘汉利.
道德认同视角下的亲社会行为培养机制探析[J]
.武警学院学报,2014,30(5):54-57.
被引量:2
4
伍康钦,杨韶刚.
亲社会行为视角下中学生幸福感培育[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7):35-38.
被引量:1
5
曹立萍.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教育分析[J]
.经贸实践,2015,0(9X):239-239.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姚晓琳,彭晓英,黄卫,卜东东,彭璐璐.
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2):100-102.
2
杨国英.
思想品德教学的“四真”[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2):116-117.
3
黄晓东.
地高辛、恬尔心合用控制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23例[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3):150-151.
4
李菩菩,傅新禾.
与心灵契合:高校德育的心理学分析[J]
.淄博师专学报,2012(3):24-27.
5
李春玲.
需要理论视野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2(10):59-62.
被引量:2
6
李菩菩,傅新禾.
与心灵契合:高校德育的心理学分析[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17-20.
7
麻超,潘丽君,吴雪,刘珏,郭年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1):19-23.
被引量:20
8
陈妮娅,钟静弘,周冰冰,洪清玉,樊孟婷.
大学生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乐观主义的中介作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233-237.
被引量:1
9
蓝淑华.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探寻[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67-70.
被引量:3
10
徐同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分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6):88-89.
被引量:2
1
张丽华.
开创我国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研究的里程碑——评《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
.教育科学,2007,23(6):91-93.
2
孙启帆.
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0(17):58-58.
3
陶云.
高效率学习的奥秘——评《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0(7):47-47.
4
刘咏梅.
Internet对教学改革的影响[J]
.教育与职业,2007(20):153-155.
被引量:1
5
王勇慧.
一部充满创新特色的研究成果——读《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一书有感[J]
.应用心理学,2007,13(3):286-287.
6
王晓平,胡娇.
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主义的视角[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6):11-14.
7
熊先进,连宏宇.
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6,16(4):105-107.
8
崔铮,曾清.
论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6):78-78.
9
谭洪波.
CAI课件设计的理论依据[J]
.广西教育,2001,0(6):34-35.
10
耿丽.
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5):60-60.
被引量:1
江西教育科研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