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贫困山区农民收入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四县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依据对大别山区农民收入实地调查的资料,对贫困山区农民收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和长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模式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必须予以改变。提出了山区农民增收的对策。
作者
鲁大立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出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年第12期62-63,共2页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关键词
贫困山区
农民收入
问题对策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48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李文.
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现金收入的影响——对重庆市五县(区)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6(4):32-36.
被引量:19
2
尹成杰.
农民持续增收动力: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相结合[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4-10.
被引量:39
3
徐康宁,王剑.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
.经济研究,2006,41(1):78-89.
被引量:757
4
张贵先,胡宝娣.
城乡差距、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基于中国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财经问题研究,2006(1):80-85.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邱晓华,毛有丰,张英香,王有涓,盛来运,杜宇.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异及分析[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5):56-66.
被引量:8
2
陈吉元,韩俊.
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动关系的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1995(1):3-16.
被引量:14
3
徐康宁,王剑.
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比较与复合型发展战略取向——关于我国是否能跨越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研究[J]
.江海学刊,2005(3):63-69.
被引量:10
4
李国祥.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5):12-20.
被引量:66
5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2004年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分析》.,2005年..
6
[澳]基姆·安德森,[日]速水佑次郎,蔡防等译.《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7
[日]速水佑次郎著.《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李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8
[日]速水佑次郎,神门久善.《农业经济学》,沈金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9
[日]速水佑次郎,朱钢等译.《日本农业保护政策探》,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年.
10
[美]亚尔·蒙德拉克.《农业与经济增长》,国风,方军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共引文献
848
1
解晋.
要素市场扭曲的增长方式效应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0(3):20-30.
被引量:3
2
董斌,吴巧.
资源依赖、信息透明度与经营绩效——资源诅咒的微观解释[J]
.投资研究,2020(5):13-36.
被引量:6
3
王丽艳,许敬轩,马光荣.
解码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机制演变及展望[J]
.经济学家,2021(9):109-118.
被引量:3
4
李平,党修宇.
自然资源依赖与地区金融发展[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20(4):73-96.
5
王秀英,陈帅,冀昊,李敏.
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户调研数据[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4):45-53.
被引量:9
6
刘瑞明,白永秀.
资源诅咒: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J]
.当代经济科学,2008,30(1):106-111.
被引量:14
7
郑长德.
自然资源的“诅咒”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1248-1256.
被引量:19
8
龚秀国.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14-119.
被引量:8
9
李影.
“福音”还是“诅咒”——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
.经济论坛,2009(6):19-22.
被引量:9
10
王必达,郑雯雯.
如何摆脱资源诅咒——马来西亚和印尼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资源丰裕省份的启示[J]
.社科纵横,2007,22(10):27-2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彭寿清.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
.重庆社会科学,2005(2):44-47.
被引量:3
2
崔国胜.
北京市边远山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19(3):49-54.
被引量:3
3
李锁牢,边宝利.
贫困山区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7):6-7.
被引量:2
4
熊桉.
扩张就业容量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06(4):57-60.
被引量:11
5
刘为敏.
论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社会保障的思考[J]
.特区经济,2006(10):147-148.
被引量:2
6
高更和,刘清臻,乔家君,李小建.
中部农区农民期望务工距离研究——以河南三个样本村为例[J]
.经济地理,2010,30(7):1159-1163.
被引量:17
7
李万波,李旭东.
影响吉林省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长白学刊,2004(2):93-9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鲁大立.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J]
.特区经济,2007(3):153-155.
被引量:1
2
谢燕娜.
河南省山区农民收入实证研究——以河南省赵楼村为例[J]
.农业与技术,2011,31(4):49-5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许承云,马永仁.
和静县定居牧民人力资源利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294-295.
1
周秉根.
大别山区开发利用中的有关问题[J]
.安徽师大学报,1990,13(3):76-81.
2
丁关良.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若干二元研究[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5):21-24.
被引量:1
3
鲁大立.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J]
.特区经济,2007(3):153-155.
被引量:1
4
张西华.
大别山区贫困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17-3518.
被引量:3
5
侯爱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78-80.
被引量:2
6
冯甲亭.
山区农民找到了致富路[J]
.农村新技术,2004(7):64-64.
7
李俊松.
大别山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和保护对策——以金寨县朱堂村生态建设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680-9681.
被引量:1
8
丁守庆.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
.今日新疆,2009,0(11):17-17.
9
孙剑平.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二元价格结构与二元地租结构[J]
.价格月刊,1991(7):8-10.
10
安徽省委党校农劳转移课题组.
山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
.理论建设,1994,10(2):56-59.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