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第1期31-32,共2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同被引文献21
-
1江凌,潘晓玲.城市化对新疆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69-74. 被引量:23
-
2李家洋,陈泮勤,葛全胜,方修琦.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我国下阶段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重点[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4):371-377. 被引量:63
-
3杜宏茹,刘毅.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69-79. 被引量:52
-
4王海燕.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及途径[J].软科学,2006,20(1):87-89. 被引量:11
-
5周慧燕.发展循环经济,经营生态城市[J].价值工程,2006,25(3):3-5. 被引量:8
-
6孙家正.建设形神兼备的城市家园[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30-31. 被引量:6
-
7段汉明,黄研,陈兴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的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4):4-6. 被引量:5
-
8崔旭,许刚,陈雯.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可借鉴性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3):34-36. 被引量:7
-
9孙成彦.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师,2010(2):48-48. 被引量:2
-
10魏毅.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9):68-71. 被引量:25
-
1陈北,张硕.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260-261. 被引量:2
-
2路长全.富人与穷人的区别[J].领导科学,2013(11).
-
3肖楠,王宇红,宋敏娜,刘亚.因子分析在评价环境污染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7(02S):242-243.
-
4杜文君,金琳.论战争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J].美中经济评论,2007,7(2):30-36.
-
5刘文星.环境污染的经济学成因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6):22-22. 被引量:3
-
6何红渠,孙凌宇.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J].理论视野,2012(5):65-66. 被引量:5
-
7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J].新长征,2008(6):32-32.
-
8张通.加快完善财政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财政,2008(23):8-10.
-
9曾西平.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看工合兴衰[J].科学文化评论,2013,10(5):105-112. 被引量:2
-
10刘平涯,陈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以江西宜春市为例[J].理论导报,2009(7):16-1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