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林草结合恢复植被试验报告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肥力极低,保水性差的采矿迹地实行林草结合恢复植被试验,能提高肥力,降低冲刷,林草覆盖度由全部裸露的采矿迹地提高到76.4%,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并选择山雀麦。白三叶、黑麦草为保持水上的最佳品种,以马尾松、意杨分别与雀麦十白三叶+黑麦草的组合为最佳组合模式。
作者
杜凌
机构地区
贵州省林业厅
出处
《贵州林业科技》
1996年第4期21-26,共6页
Guizho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林草结合
材矿迹地
植被恢复
试验
品种组合
分类号
S289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S157.4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86
1
杨文杰,吴发启,方丽.
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发展战略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158-161.
被引量:17
2
马祥华,白文娟,焦菊英,焦峰.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5):19-23.
被引量:39
3
朱志诚,黄可.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植被恢复演替初步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6(1):94-100.
被引量:36
4
朱志诚.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植被恢复演替[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1):87-94.
被引量:35
5
朱志诚.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基本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3):280-286.
被引量:37
6
查轩,黄少燕.
植被破坏对黄土高原加速侵蚀及土壤退化过程的影响[J]
.山地学报,2001,19(2):109-114.
被引量:35
7
朱志诚.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的基本特征[J]
.地理科学,1994,14(2):152-156.
被引量:52
8
马祥华,焦菊英.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2):15-22.
被引量:44
9
董建辉,薛泉宏,张建昌,冯浩.
黄土高原人工混交林土壤肥力及混交效应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3):31-35.
被引量:12
10
薛晓辉,卢芳,张兴昌.
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有机质分布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6):69-74.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2
1
马祥华,焦菊英.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157-161.
被引量:17
2
杨世琦,杨正礼.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土壤有机质和pH值变化规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2):159-163.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张振国,黄建成,焦菊英,白文娟.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人工柠条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114-120.
被引量:20
2
王红梅,谢应忠,王堃,李生宝,蒋齐,陈来祥.
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2007,28(3):5-9.
被引量:3
3
王再岚,李政海,马中,智颖飙,张保卫,安树青,王中生,Komada Emmy,刘玉虹,韩雪.
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J]
.生态学报,2009,29(1):484-491.
被引量:16
4
杨世琦,张爱平,杨正礼,刘国强.
黄土高原果园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27-31.
被引量:15
5
梁斌,周建斌,杨学云,艾娜.
不同培肥措施下种植制度及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2):209-214.
被引量:15
6
李斌,张金屯.
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土壤景观生态信息系统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19-121.
被引量:1
7
张佳,温仲明,杨尚斌.
基于自然植被的延河流域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评估[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35-39.
被引量:5
8
陈兴丽,周建斌,王春阳,刘建亮.
黄土高原区几种不同植物残落物碳、氮矿化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3):109-112.
被引量:10
9
高义民,同延安,常庆瑞,曾艳娟.
基于ArcGIS地统计学的黄土高原村级尺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4):188-191.
被引量:6
10
杨世琦,刘国强,张爱平,王永生,杨正礼.
北方典型区域果园表层土壤农药类POPs残留特征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8):1515-1519.
被引量:4
1
夏先玖.
林草结合防止水土流失 种草养畜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我省农业经济新途径的思考与建议[J]
.四川畜牧兽医,1999,26(B05):23-25.
2
吴大鸿.
覆膜玉米迹地播种油菜试验初报[J]
.贵州农业科学,1991,19(3):20-21.
3
郭万祥,李元华.
林草结合是长江上游地区保持水土的重要途径[J]
.四川草原,1999(2):12-13.
被引量:9
4
成英,陈长红,徐丽霞.
施肥和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
.新农村(黑龙江),2014(4):27-28.
5
杜岩,施凯峰,王苏艳,唐忠,谷文波,盛海君,钱晓晴.
蚓粪对意杨插条根系发育及幼芽生长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35(4):110-114.
被引量:3
6
金正道.
半干旱区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J]
.国土绿化,2005(9):43-43.
7
王莉.
果树根腐病的防治措施[J]
.河北果树,2005(5):39-39.
8
李科云,罗爱兰.
论南方红黄壤地区饲草开发利用的几种途径[J]
.生态农业研究,1995,3(3):47-51.
被引量:3
9
戴洪冈,杜林娟.
杨树宽窄行育苗技术[J]
.农家致富,2008(3):34-35.
被引量:2
10
任继周.
与林草结合第一人——叶培忠的邂逅[J]
.草业科学,2005,22(4):91-92.
被引量:1
贵州林业科技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