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科技》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2
-
1何文峰,王欣,刘先淼.阿布森法沥青回收试验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2005,30(3):162-164. 被引量:6
-
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交通出版社出版,2000.
共引文献7
-
1杨明,田学军,王燕冰,王志勇.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国产与国外试验机性能点评[J].国外建材科技,2006,27(5):14-17. 被引量:1
-
2刘玉磊,姜利,王黎明,景冬冬.确定沥青再生剂最佳用量的试验研究[J].森林工程,2007,23(2):71-73. 被引量:4
-
3郑传峰,马新,吕丹,焦晓磊.沥青回收方法对沥青老化影响程度的对比试验分析[J].公路工程,2007,32(6):165-168. 被引量:11
-
4高晓燕,李德超.阿布森沥青回收试验方法探讨[J].河南科学,2008,26(7):818-821. 被引量:7
-
5左贵宁,陆阳,苗春泽.阿布森法沥青回收试验的改进及探讨[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7(2):81-84. 被引量:6
-
6苏举.旋转蒸发器法沥青回收试验探讨[J].公路,2009,54(11):216-220. 被引量:4
-
7邹桂莲,秦欢,吴欣.阿布森回收SBS改性沥青的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20,40(2):229-23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6
-
1叶兴权.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J].建筑机械,2004,24(6):77-79. 被引量:2
-
2韩慧仙,龙水根,曹显利.旧沥青路面材料回收的试验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22(6):33-34. 被引量:3
-
3田小革,莫一魁,郑健龙.抽提回收过程对沥青老化程度评价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2):23-26. 被引量:13
-
4张建,肖维,黄晓明.沥青路面再生中旧沥青的回收与再生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6,32(4):11-13. 被引量:16
-
5李雨舟,聂晓清.回收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室内试验评价[J].低温建筑技术,2008,30(2):13-16. 被引量:1
-
6马涛,张道义,黄晓明.SBS改性沥青抽提回收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案[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5):811-815. 被引量:14
-
7冯建亮.旧沥青路面回收混合料的性状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22(4):94-96. 被引量:4
-
8肖晶晶,蒋玮,王振军.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能检验与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70-74. 被引量:8
-
9耿九光,戴经梁,原健安.回收沥青中残留矿粉沉降理论分析及去除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9):23-27. 被引量:9
-
10汪辉,毕巧巍,项影明.回收粉对沥青胶浆主要性能的影响分析[J].施工技术,2008,37(S2):332-334. 被引量:3
-
1刘厚云,谭二军.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科技纵横,2010(24):259-259. 被引量:1
-
2李二艳.公路纵向裂缝的处治[J].交通世界,2011(9):72-73.
-
3董印斌.修船经营管理中的质量和修期问题[J].中国修船,1992,5(1):5-8.
-
4王芳.丰田汽车安全气囊检测与维修[J].汽车电器,2008(10):38-39.
-
5华苓.如何缩短船舶修期[J].中国修船,1998,11(3):3-4.
-
6原健安.改性剂与沥青的相互作用对改性沥青性质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19(1):67-71. 被引量:23
-
7邓少峰.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28):22-23. 被引量:2
-
8高进科.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J].北方交通,2015(1):96-99. 被引量:1
-
9刘高杨.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J].中州建设,2008(18):75-75.
-
10陈启宗.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与设备的现状和展望[J].交通世界,2005(12):36-46. 被引量:12
;